人工智能正在到來
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技術正以出乎我們想象的速度走到我們身邊,諸如無人駕駛、無人工廠、智慧家居、專家系統,等等。
這給我們傳遞了一個很強烈的信號,那就是未來已經到來。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經歷的是知識革命時代,有兩樣最重要的技術與我們息息相關,就是基因技術和網絡技術。
在基因技術方面,在本世紀中葉,如果完全掌握了基因技術,可以治療疾病,維系健康,人的理論壽命將會從現在的120歲延伸到160歲——這不是一個科學的童話,而是一個科學的預言。
他同時指出,高科技不僅為我們帶來福音,也會帶來問題。比如,克隆人的技術,被別有用心的組織和個人所掌握,今天克隆一個希特勒,明天一個薩達姆,后天一個本拉登,整個世界就沒有安寧之日。
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四樣技術。首先是機器學習技術,計算機通過對大量已有數據處理分析,從而擁有預測判斷和作出最佳決策的能力。比如機器人作為圍棋高手已經勢不可擋,以至于中國圍棋高手柯潔說,在阿爾法元面前,人類顯得有點多余。人工智能的第二個核心技術,是對語言的處理技術,就是為機器安裝了一個聽覺系統。第三個核心技術,是圖像處理技術,就是為機器安裝一雙慧眼。第四個技術是人機交換技術。是將機器學習、語音處理、圖像處理結合在一起,可以與我們自然人進行交流、溝通。微軟公司推出了一個機器人叫小冰,是一個女性,聲音非常優美、溫柔、善解人意、知書達理,據說在中國有1億粉絲,現在會談的記錄達到了3億多份。小冰是一種由軟件工程師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情緒撫慰程序,能夠安撫不同的人,倘若失戀了或工作不如意,都可以找她談心。
人工智能的風險特征
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和主要問題,比如涉及到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和自由以及尊嚴和隱私問題。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向我們現有的法律制度,和社會制度發起了挑戰。
人工智能社會風險有三個特征。其一是風險的共生性。人工智能時代絕對是一個風險時代,這種風險既可能是法律和政策所保護的技術風險,也可能是制度風險。一個科學家警告說,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恐怖活動,將是人類最要警惕的一個風險。他做了一個視頻,有一個小小的殺手機器人,可以握在手中,但它擁有一個微型的廣角攝像機,擁有一個高靈敏度的傳感器,還載有一個高爆能量的炸藥,能在會場隱匿飛行,人不知鬼不覺,最終可以鎖定目標,發射爆炸,將特定的目標對象消滅。這個在過去恐怖電影、科幻電影當中才出現的景象,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和地區可能會上演。
其二是風險的時代性。人工智能的風險,不是存在一個特定的社會時期,也不是存在于某一個國家的發展時間節點,而是存在于人工智能革命發展的整個時期。到了強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擁有的智慧能量,是自然人的10億倍。尤瓦爾描繪了21世紀中葉,將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整個社會有兩大階層,一個是普通階層,大多數人都變成了無用階層,他們沒有文化、藝術、經濟、政治的任何貢獻,對這個社會的發展與繁榮無能為力,這是大部分人所處的生存狀態。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超人。這些人具有超強的算法能力,同時把自然技術和基因技術結合起來,可以進行人體基因測序,能夠修補基因,更換器官,甚至在大腦上安裝人腦芯片,得以某種程度的永生,整個社會就會發生重大的變革。
其三是風險的全球性。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國家的風險,就是全世界的風險。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風險已經超出了國界,超出了地理區域的界限。
人工智能下的法律難題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法律問題更是凸顯。吳漢東教授指出,首先是人工智能所引發的主體資格問題。索菲亞是香港漢森公司研究的機器人,被沙特阿拉伯賦予本國公民的資格。這個機器人究竟是人還是機器?在現有的法律體系當中,機器人還是機器,這是因為人和物,在民法體系中有著嚴格的界限,分屬于主體和客體。但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問題就比較麻煩,智能機器人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有可能被承認為法律意義上的人。比如,機器人小冰也是一個詩人,她寫了136首詩,出版了一本詩集,在這種情況下,書的內容歸誰所有?這個問題也帶來了主體認定資格方面的思考。
其次是隱私保護問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再加上計算機,三者疊加之后,進入了一個沒有隱私的時代。信息社會公民最關注的是什么呢?一個人的身份及其健康狀況,個人的財產和信用記錄,等等。私人秘密在大數據和計算機面前,無法遁形,無處隱匿。
再次是責任承擔問題。無人駕駛發展非???,以美國為例,無人駕駛將會代替目前的交通工具。有了無人駕駛,沒有疲勞駕駛的問題,也不會有情緒問題,也不會超速駕駛,甚至還會謹慎駕駛。但由于智能產品有設計缺陷,制造缺陷等,也會造成一定的事故,在這個情況下,責任由誰承擔?到目前為止,聯合國認為,人工智能產品就跟高技術產品一樣,它的設計人、制造人,首先要承擔責任,如果使用人有過錯,也要分擔責任。
人工智能下的倫理和其他問題
從倫理角度看,機器人必須要維護整體人類的利益不受傷害,但人工智能可能會引發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是算法偏差和機器歧視問題。由于設計問題、操作問題也會有偏差,由此會帶來所謂的機器歧視問題。微軟公司曾經推出過一個聊天機器人,上線16個小時就下架了,因為這個機器人上線16個小時就學壞了,會罵粗口說臟話,把黑人的圖片說成是大猩猩,而且對女士多有不敬,遭到了很多人抗議。
第二是虛擬環境的麻醉問題。到人工智能時代有可能會出現一種幻境,整天接觸的就是機器人。早上起來,說一聲窗簾就打開,然后呢?機器人把床鋪好,早餐做好端上來,你可以在桌上看自動出現的當日新聞,出了門你就坐上無人駕駛汽車,聽著音樂,進了公司,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證件,憑你這張臉都可以進出。到了辦公室,機器人秘書把你要簽批的文件遞到你手上,你可以打開電腦,遙控全世界的分公司,所以你一天可以不見人,但是不能離開機器人。最后造成一種虛擬環境的麻醉問題,你減少了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整天在機器人的麻醉之中。
第三個是人機情感危機問題。遙想未來的某一個時期,會發生一個人機的情感危機。人機情感危機,說到底就是人類的情感危機。因為有了性愛機器人,人和人的性愛可能會被取代。美國一家公司,過去生產性愛玩具,就是充氣玩偶,現在搞了跟真人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很受歡迎,售價大概是6800多美金,訂單已售空。這個性愛機器人可以根據你的要求,體型豐滿或者纖瘦,心情是溫婉或者open。據說西班牙和葡萄牙紅燈區非常高興,訂到了一批性愛機器人,擺在他們夜總會的櫥窗之中。這種性愛機器人如果充斥在我們社會的話,它會帶來人類感情的危機。
第四個是社會問題。人工智能替代了一些白領的工作之后,這些人怎么辦?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以至于比爾蓋茨說,要對那些高科技公司,只用機器人不用自然人的公司,要征收機器人稅。
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從全球范圍內看,發達國家已經在制定戰略規劃,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參與變革的高地。比如美國,最先制定發展戰略,目前為止人工智能技術領域處于最領先的地位,包括了Google、Facebook和IBM。日本有一個計劃,要裝備300萬個高智能的智能機器人,來充實制造業。中國也出臺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目標是2020年總體運用要進入先進行列,到2030年理論研究、總體技術及其運用,要達到先進水平。人類應當制定一個機器人倫理章程,倫理比法律重要,先行一步,這個倫理章程,要約束和規范科學家的行為,防止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當然最后在條件成熟的時候,要采取最后一個步驟,那就是制定針對機器人的法律。
未來已經到來。未來的時代,將會是人工智能的智慧之光和法律制度的理性之光交相輝映的時代。
關鍵詞: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