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乘試駕智能節能環保車是啥感受?”10月18日,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之際,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室外試乘試駕展示體驗區,以及室外無人(自動)駕駛測試演示體驗區,很多人排隊登記詢問。
“你若打開這些新型車門往里面一坐,那視野、那座位、那發動機聲音,與傳統‘燒油’的車還真不大一樣呢,就跟坐寶馬一樣舒適,感覺可好了。”體驗過試駕的于丹女士興奮地描述。
據了解,此次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期間可供選擇試駕的有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來自長安新能源、東風汽車、比亞迪、北汽、吉利、上汽榮威等品牌近30個車型。那么,這些智能化高性能的汽車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讓汽車成為人類生活的助手
伴隨自動駕駛技術逐步向應用領域延伸,在物流配送、城市清潔、監督巡邏等領域涌現出諸多新型交通工具,成為人類生活的助手。此次在北京智能網聯汽車創新集群展臺亮相的自動駕駛新概念產品可見一斑。
一款小黑屏銀色柜式車引入駐足。“它名叫‘小袋’無人配送車,可自行等路燈、拐彎和避讓行人。當用戶在美團App上下單,外賣騎手會與其接力,將物品快速送到,目前已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試運營。”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告訴記者。
他指著旁邊一個小箱車說,“進入樓宇,這款Segway無人車就該顯身手了,它能與電梯交互并乘坐,完成配送服務。馬上會將其應用在首鋼園區冬奧組委辦公區。”
來自非洲的一個小伙子好奇地將手伸進一個半人高的白色桶內,只見窗口玻璃小門瞬間打開,“這是智能保潔垃圾桶,內置感應器和大電量電池,與網絡管理平臺連接,可以在公共場所自動移動收集和分類垃圾。”北京環衛集團智能駕駛產品開發部的郭鑫介紹。
“一次充電,一周無憂”,這句顯示在純電動車車門上的話,引得不少觀眾上前體驗。歐拉電動汽車部的張田介紹說,這一次充電8小時可續航320公里,用戶可以放心開著純電動車上高速出城自駕游,不必再對長途續航焦慮。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在開幕式上表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一個新的汽車時代呼之欲出。并強調中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到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
加快測試驗證帶動產業發展
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潮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給傳統行業注入新的生機,而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測試難、評價難、上路難成為鉗制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經營業務負責人鄭廣州介紹說,為打通新技術進入整車供應鏈的通道,加速創新成果在整車上的量產應用,我們正全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開源整車開發服務平臺,支持“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路線以及“乘用車、商用車”車型,開展新材料、新部件、新技術的整車搭載開發調試和測試驗證,以及對標、評估和工程服務,降低前期技術成本,縮短研發時間。
據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吳瓊介紹,該中心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研制全球首個團體技術標準《T/CMAX117-2018服務型電動自動行駛輪式車技術要求》,對相關車型定義的同時,也對自動行駛能力、通信安全能力等關鍵項目規定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作為高精尖產業發展的高地,北京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率先出臺測試實施細則,建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打下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并且,成為全國道路測試里程最長、開放測試道路最多,測試號牌分布最廣泛的城市,截至目前,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達到123公里,累計測試里程超過6.3萬公里。
據了解,北京市下一步將重點圍繞海淀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順義區,加快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營造良好創新應用環境,帶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向全國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