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購買有哪些方式:
1、第一種方式就是開通港股通,不過這個門檻比較高,需要有50萬以上的資產,并且小米沒有納入港股通標的時是不能通過港股通購買的。
2、第二種方式稍微復雜一些,找一個香港券商開戶,現在有很多互聯網券商,在網上可以直接開通港股交易,唯一復雜的就是往戶里轉外匯,會受到外匯管制。
3、第三種方式最簡單,選擇一些投資小米的基金,申購基金就可以了。
據了解,小米目前只在港股發行。要想在港股買股票的話,需在A股先持有價值50萬人民幣的A股股票半年,才能開通港股賬戶。
小米股票行情: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上市之后好景不長,之后一路下行,股價最低跌至每股 12.38 港元,短短幾個月時間小米的股價距離最高點(每股 22.2 港元)已經近乎腰斬。
其實,對于公司市值的定價在上市初投資者的看法差異就比較大,看空的投資者認為小米集團利潤太少不足以支撐公司的市值,在未來也很難有較高的利潤率;看多的投資者堅定看好公司的生態模式,相信公司的問題只是暫時的,在這一陣營中不乏有一些行業大咖,例如: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通過微博稱,已經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小米股票超過一億美金;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章稱,專程去富途證券香港營業部開戶,認購了 20 萬美元的小米股票。就算有一些行業大咖非常看好小米的未來,也掏出真金白銀在增持,但公司股價上市至今還是破發了,那么,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綜合毛利率約 10%
小米集團上市之后,股價短期沖高,市值最高已經超過 4000 億元人民幣,這意味什么呢?如果我們認為小米只是一家普通的制造業公司,按照香港市場給制造業公司的估值市盈率一般在五至十倍之間,也就是說小米集團起碼需要約 400 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凈利潤來支撐公司的 4000 億市值。但是,我們查看公司歷年的盈利狀況發現,小米集團 2015 和 2017 年是虧損的,2018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 796.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 75.4%;實現凈利潤 76.05 億元,同比去年扭虧為贏,就算今年下半年公司凈利潤還可以保持上半年這種盈利水平,全年看凈利潤也很難達到 400 億元人民幣。
但市場上有一種樂觀的說法,認為小米在構造一個生態圈,公司屬于高科技企業,估值不應該簡單按制造業給,對于這種說法我們先不做評論,我們看看小米的業務構成,從公司 2018 半年報公布的數據看,智能手機業務占了公司總收入的 67.4%,這塊的毛利率由 2017 年二季度的 8.7% 下降至 2018 年二季度的 6.7%;另外一項占比營收較大的業務與生活相關的消費產品占了公司總收入的 22.9%,毛利率由 2017 年二季度的 11.7% 下降至 2018 二季度的 9.4%,這兩項占比公司營收較大的業務毛利率均不高且在下滑;最后我們看到毛利率高達 62.8% 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占比收入只有 8.8% 且這個比例還在下滑。從上述公司業務構成上面我們很難想象小米是一家互聯網服務企業,因為占比公司營收高達 90% 以上的業務毛利率均不超過 10%。
結合上面數據來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公司股價至今年高點附近已經快腰斬了,因為在上市時候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小米屬于互聯網企業,使公司股價嚴重高估,慢慢的隨著大眾理性,公司市值也逐漸向合理區域回歸。
行業競爭加劇
相信認真讀過上面一段文章的投資者,心里已經大概有個底了,上半年雖說公司營收繼續快速增長,但占比公司營收較大的兩項業務智能手機業務和 l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毛利率都在下滑,也就是說在整個智能手機逐漸飽和的市場,加上手機行業自身的競爭較大,小米為了保持銷量增長,犧牲了一部分利潤。后期,這種趨勢能否反轉或許比較困難,因為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未來只有存量沒有增量,公司的利潤率更加不樂觀。
以上這些也只是我們的一面之詞,我們再來看看近期摩根大通對于小米集團發表的報告,據摩根大通的報告稱小米的手機出貨量不太可能出現顯著增長,對此,報告給出的理由是“在 5G 技術正式被采納及廣泛應用前,內地智能手機需求增長會持續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