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苦日子來了!”昨天,支付寶上線“5折拼團”的消息引發眾多網友們感慨。面對拼多多的強勢進攻,行業“老大哥”阿里巴巴終于坐不住了,支付寶與淘寶聯手,在支付寶首頁推出了拼團活動。此前,京東、網易嚴選、每日優鮮也紛紛上線拼團功能,在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拼購成了電商平臺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
“忍不住”買便宜
3.1元的手機殼、6.2元的墨鏡、9.9元的耳鉤……一件件單價僅有幾元錢的商品突然出現在支付寶首頁,讓不少用戶直呼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對拼多多掀起的拼團熱潮,電商巨頭淘寶也忍不住要分一杯羹。
近日,支付寶首頁悄然上線“每日必搶”欄目,其中主打“5折拼團”,這些商品均來自于淘寶平臺,“寶貝評價”區域已積累大量用戶評價,很明顯,這是淘寶挑選了一些便宜的熱銷商品,為它們開通了拼團功能。
淘寶拼團的“畫風”與拼多多十分相似,參與拼團的商品價格十分低廉,最便宜的只有幾元錢。用戶可以參加別人發起的拼團活動,也可以自己發起拼單。拼多多通常顯示10個正在拼單的人,淘寶目前只顯示兩個。
記者細數發現,目前淘寶的拼團欄目提供了近200種商品,主要涵蓋服裝、食品、日用百貨等十多個品類。支付寶方面表示,這個功能是“限時拼團”,會分時段給用戶推薦不同的拼團商品。拼團價比淘寶價格再低一些,很多甚至是打5折的降幅。
“現在開始流行拼團了?”作為淘寶資深用戶,白領王女士一直對朋友發起的拼團活動有抵觸心理,但昨天在支付寶推出的拼團商品中瀏覽了一會兒,她忍不住花6.2元買了副墨鏡,“拼團價才幾塊錢,誰知道質量怎樣?”王女士坦言,“要不是看到商品在淘寶上有超過15萬人的評價,我都不敢買。”
雖然拼團功能剛剛推出,但已經折射出人們對便宜貨的熱情。在昨天下午顯示的熱門拼團寶貝中,墨鏡、手機殼、頭繩等商品最為熱銷,價格幾乎都在10元以內。
拼多多被“學多多”
作為近年來躥紅速度最快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的崛起給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第三方監測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到今年6月,拼多多月活躍用戶數量位居行業第二,已經接近淘寶的一半,環比增長18%。
盡管拼多多近期的成功上市伴隨著賣假貨的輿論指責,但低價拼團模式卻成為不少電商平臺有樣學樣、爭相效仿的對象,甚至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拼”購。早在今年3月,淘寶便推出“淘寶特價版”APP,聚集了各種品類的便宜貨;如今月活用戶超過4.3億的淘寶,又和用戶數有5.5億之多的支付寶聯手發力拼團電商,這被業內視為淘寶針對拼多多的反擊。
另一電商巨頭京東今年也不斷為拼購玩兒法造勢。今年6月,京東上線了一款名為“京東拼購”的小程序,也在提供著類似的拼團項目。其中特意設置了9.9元拼購專區,商品最高僅賣9.9元。
此外,網易嚴選去年也開通了“網易一起拼”平臺,用戶需要邀請好友一起參團。生鮮電商每日優鮮今年也開設了拼團活動。不過,拼多多的商品拼購訂單數量目前仍處于領先地位。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拼多多在起步時找到了互聯網商業領域的一個盲點。以往廠家并不和消費者直接對接,但拼團可以實現逆向批發,個體消費者通過組成龐大的群體,也能享受到批發價。在發動身邊人參與拼團的過程中,也為平臺進行了營銷。正因如此,傳統電商巨頭意識到了拼團需求的龐大,如今紛紛向該領域發力。
拼團也需差異化
從網上曬出的截圖來看,不同用戶支付寶首頁出現的拼團商品不盡相同,有的是服裝和配飾,有的是家居用品。這意味著,支付寶根據不同用戶的購物習慣,運用大數據分析,進行了商品的差異化匹配。
不過,人們對支付寶的安全需求遠遠大于社交需求,熟人間的拼團仍需要依賴微信等其他社交平臺進行聯絡。記者體驗發現,在將拼團信息分享給好友的過程中,信息會生成一個“吱口令”,隨后可以粘貼給微信中的好友。相比直接的鏈接分享,這種拼團過程顯得有些復雜。因此,支付寶拼團活動能否實現快速普及,還是未知數。
盡管不同平臺的拼團形式各有差異,但廉價幾乎是電商平臺拼團項目的共同吸睛點,百元內的商品居多。事實上,從拼多多長期以來的用戶反饋來看,便宜并不完全是好貨,甚至出現大量“傍大牌”的山寨貨。
賴陽表示,各類消費群體都有拼團的需求,拼團領域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電商平臺應該比拼性價比,而不是一味追求低價。“拼多多需要進行轉型,避免假貨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拼團活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