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義負利率
名義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所謂負利率是指對于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央行不但不付利息,還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事實上,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實行負利率了,比如丹麥國家銀行、歐洲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國家銀行,以及今年1月份宣布實行-0.1%利率的日本央行。
央行為什么會實行負利率呢?因為央行不希望商業銀行把錢存到他那里,因為存在央行的錢是死的,不能參與到經濟流通之中。既然錢存在央行不僅沒有利息還要倒貼,那么把錢借給別的銀行或者拿去放貸,因此實行負利率可以起到流動性的釋放效果。
什么是實際負利率
實際負利率,指通貨膨脹率(CPI漲幅)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這種情形下,如果只把錢存在銀行里,會發現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的上漲縮水了。自2014年11月22日以來,央行已經進行了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下降至1.5%,11個月以內存款利率慘遭腰斬。目前我國1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1.5%,而2月CPI漲幅為2.3%,也就是說,你把錢放銀行是跑不贏通脹的,只會“越存越少”。
打個比方說,你存銀行1萬塊錢,一年后你本息收入是10150元,物價若維持2.3%的上漲,那么今天1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30元,你存銀行一年凈虧80元!一年前的1萬元購買力僅相當于一年后的9920元。這直接導致了你的財富縮水,更別提增值了。
最重要的是,目測這個趨勢可能會長期存在。因為全球都在開動印鈔機,印鈔會導致物價上漲,因為錢貶值了。而同時經濟還沒有表現出增長的跡象,所以放水有可能還會更厲害,起碼不會往回抽水。那么存款利率和通脹的倒掛還會越來越嚴重,以后的日子也就越來越不好過。
在負利率時代,怎么拯救自己的錢呢?
1、炒股
股市的風云莫測大家已經感受過了,炒股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分析能力,還要花不少時間研究。如果你幻想一夜暴富,想要賺賺大錢,拿著家里的生活費入市,那我勸你還是別炒股了。不然早晚有一天你會知道什么是“多么痛的領悟”。如果炒股的錢是閑錢,同時你也抱著大不了就賠了的心態,那我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2、銀行定期
雖說1萬存銀行一年凈虧80,但是話又說回來,不存的話,一年凈虧150。再說國人都偏好存款,即使利率再降還是會有人把錢存銀行的。一年的利率是1.5%,那就存2年、3年或者5年的定期,一定會超過2.3%了吧。還有,現在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已經取消的,定存的利息多少,完全由銀行自己決定。所以存款沒必要只盯著大銀行,可以挑一些或者中小型銀行,這些銀行上浮力度相對大些。另外存款也是有技巧的,比如什么金字塔式儲蓄法、十二存單法、五張存單法……等等,大家可以學學。
3、 國債
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被公認為安全等級最高的投資品種,所以安全性上毋庸置疑。此外,雖然央行不斷的降息對國債的利率也有影響,但是相對于其他來看,國債利率下降的幅度不算太大,利率下行中,國債還是挺“抗跌”的。3月10日,2016年首期憑證式國債發行,其中,3年期利率4%,5年期利率4.42%。如果央行還要降息的話,買國債就是提前鎖定了相對較高的收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4、銀行理財
隨著央行連續降息降準,如今年化收益率為5%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實屬少見。目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基本維持在4%—4.5%。然而這還不是底,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寬松,銀行理財的收益仍會繼續走低。不過,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發行的產品,收益相對較高。
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收益低,就輕信工作人員的推薦去買所謂的高息產品,不然很可能遭遇傳說中的飛單哦。
5、P2P
由于自打出現以來,P2P倒閉、跑路的消息就一直不絕于耳,再加上去年行業爆出e租寶這么一顆大雷,讓很多人對P2P都心存芥蒂。實際上,P2P本身是好的,只是被一些無良的從業者給玩兒壞了。在眾多理財產品中,P2P的收益仍然是亮眼的,目前行業的平均利率大概在8%-12%不等,雖然和前兩年15%-18%沒法比,但是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收益下滑也是必然的。
6、黃金
黃金市場今年的表現非常給力。另外,黃金具有一定的避險價值,可以適當配置一些黃金來降低資產風險。當然,投資黃金不是傻兮兮的像中國大媽那樣搶首飾,也不是像某些土豪去買十幾條金條。紙黃金、黃金ETF以及創新類行的互聯網黃金理財(一種固定收益+浮動收益的產品)或許更好。如果沒有時間關注黃金價格,只是想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可以關注黃金定投產品。
7、互聯網寶寶
懷念那些余額寶萬份收益過1元的日子。是的,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寶寶的收益率也在不斷下探,目前余額寶的收益率在2.5%左右徘徊,和當初5%的收益率相比下降了很多。相信已經有很多小伙伴已經拋棄余額寶寶,去尋求收益相對更高的其他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