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微軟的電子郵件服務器(Exchange Server)被發現了4個重大零日漏洞,在全球造成重大影響。通過這些漏洞,攻擊者無需身份驗證或訪問個人電子郵件帳戶即可從Exchange服務器讀取電子郵件。
漏洞對網絡空間安全的威脅毋庸置疑,很多人依然處于“聞漏洞色變”的焦慮中。但漏洞是無法避免,快速響應才是硬核能力。
從世界上第一個操作系統或應用軟件誕生的那天開始,漏洞就存在了。程序員編程序時的疏忽、運維人員設置安全配置時的不當操作都可能造成漏洞隱患。統計數據顯示,程序員每寫1000行代碼,至少會出現一個缺陷。當利用缺陷的方法出現時,漏洞導致的現實威脅就出現了。
越流行、越強大的軟件被挖出的漏洞越多。軟件每增加一個功能,都需要相應的程序,需要程序員寫更多的代碼。即使這些程序員非常注意安全方面的細節,但在編寫代碼過程當中,難免容易出現紕漏,留下漏洞。由于部署和應用廣泛,流行的軟件往往成為攻擊者的重點目標,微軟、甲骨文、谷歌等企業的軟件也因此成為業界排名領先的漏洞大戶。這既體現出這些廠商的業界地位,同時反過來也促進了其相關軟件安全性的提升。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微軟被曝出的漏洞遠超其他公司。安全網站TheBestVPN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從1999年到2019年,微軟累計被曝出6814個技術漏洞,遠超過其他公司。僅2019年全年,微軟就曝出了668個漏洞,牢牢占據排行榜第一,其次是谷歌(609)、甲骨文(489)和Adobe(441)以及思科(440)。因此,微軟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二都會發布補丁日,用提醒用戶給系統漏洞打上補丁。除此之外,微軟還會根據具體情況不定期發布緊急補丁。
開源軟件的漏洞安全問題更為嚴峻。奇安信統計的數據顯示,每1000行開源軟件代碼中平均有14.22個安全缺陷,0.72個高危安全缺陷。很多軟件的代碼重復使用,帶來漏洞后門擴散、惡意模塊傳播、不可靠的網絡資源引入等安全隱患。也就是說,新的軟件中,可能包含有漏洞的老模塊,一個漏洞爆發后,可能會影響到大量軟件。
我國面臨的漏洞安全問題異常突出。2020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收集整理信息系統安全漏洞20721個,較2019年同期增長28.0%。其中,收集的整理信息系統高危漏洞7422個,較2019年同期增長52.2%。
既然漏洞與攻擊不可避免,那么如何保障網絡安全?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快速的應急響應速度,是保障網絡安全的關鍵。當漏洞出現時,打補丁越快,被攻擊的損失越小。
早在2016年,在作為全球安全趨勢“風向標”的RSAC會議上,安全專家就指出,安全防護的重點已經轉向“檢測與響應”。與攻擊者賽跑、更快地將漏洞修復,從而消除可能的攻擊,成為安全廠商能力競爭的主要體現。
在網絡安全行業,平均檢測時間(MTTD)和平均響應時間(MTTR)已經成為了衡量安全對抗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提升安全應急響應能力,更早地發現漏洞和攻擊,更快地進行響應,修復漏洞和消除威脅,成為各方競相努力的方向。一些廠商依然一味強調挖洞能力,但在層數不窮的0day漏洞面前,廠商無論聘請多少安全人員都無法窮盡漏洞。
2020年底的太陽風供應鏈攻擊事件中,知名安全廠商火眼同樣成為受害者。但正是該公司的及時發現和響應,才得以披露這一持續數月的攻擊活動。
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威脅檢測與響應產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在國內威脅檢測與響應產品市場的主要廠商中,奇安信天眼憑借其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綜合實力及渠道能力,以15.3%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據了解,依靠成熟的應急響應運營體系、覆蓋全國的安全響應服務,以及專業豐富的人員能力,全面強大的技術支撐,自2016年以來,奇安信應急響應服務已處置政企機構網絡安全事件超過兩千起,累計投入工時40000多個小時,為全國近千家政企機構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通過眾多安全事件處置的經驗積累,奇安信已經建立了一套快速、協同、行之有效的運營機制,為政企機構安全防護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