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字節跳動舉辦9周年年會,創始人張一鳴發表主題為“平常心”的演講。
演講提及,過去一年,字節跳動在產品業務上獲得了較快增長,新方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同期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出抗疫醫務基金等項目。
張一鳴表示,世界在動態加速變化,外部波瀾起伏,內心要保持平靜如常。要以平常心對待自身、產品業務、行業競爭、成功和失敗,“以平常心做非常事”。
他還表示,新的一年,自己將減少更多日常工作,騰出更多精力來關注公司文化、社會責任和新方向。
以下為張一鳴演講全文。
像往年的此刻一樣,跟大家分享過去一年公司的情況和我的一些感受。這些感受也都是從生活工作,從和同事們交流中來。首先簡短地回顧下過去一年。
我們的業務整體增速還是非常快的,新方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抗疫在內,我們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算是我們在全球做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起始年吧。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能在業務上繼續精進,也繼續把社會責任的目標當作業務目標之一,服務好社會。
去年很特別,各種突發情況,包括新冠疫情,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都非常動態,相信大家也都深有感受。很多人喜歡說歲月靜好,在我看來,世界在動態加速地變化。大家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新聞,非常喧嘩。
所以我今天想講講“平常心”這個話題。面對動態變化的世界,我們經常會惴惴不安,擔憂未來或者懊惱過去,很多精力和時間都會浪費在面對波動上。過去,業界討論方法論比較多,大家也都很重視。但我覺得,在這么一個環境中,保持平常心,是聽起來容易但重要的事情。
過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覺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較放松,內心沒有扭曲,觀察事物細膩,實事求是,比較有耐心。他們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時候,人在沒有偏執或者雜念的情況下,都能夠有很好的判斷,有個說法是 “本自具足”。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們周年的主題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這兩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態越平穩,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夠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難企及的事情。
“吃飯時好好吃飯,睡覺時好好睡覺”
當我們討論一個話題的時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這個話題到底是什么?因為概念一般都很抽象,既然很抽象,就很容易有偏差。
“平常心”是一個佛源詞,漢語中有很多這樣的詞語,比如“精進”和“想入非非”。“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義是:“在一切環境和一切行為中,保持無差別不偏執(unbiased)”。在現代心理學,也有一些解釋,大意是說:“盡力而為,順其自然,從容淡定”。如果大家在頭條上搜索,還能發現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釋,常見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順其自然)、common sense(常識)、intuition(直覺良知)、正心誠意。像“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時”,說的其實就是intuition(直覺良知)。還有像互聯網圈比較流行的“回歸本質,實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確定性。
如果用最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
每個人都是平常人
關于平常心,我首先想說的是:平常心對待自己。最基礎的是,認識到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都是一個平常人。
一些媒體在報道創業公司、人物故事的時候,希望加上戲劇性,要么經歷顯得很傳奇,要么人物特點非常突出。我以前接受采訪的時候,對方也希望我分享曲折的故事。我常常說沒什么特別的。其實在我看來,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沒有特別難以解釋或者特別不尋常的部分。
真的是這樣。隨著業務的發展,我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長、有能力的人。我自己的一個感覺是:也許在知識經驗上有些差別,但是從人的角度來說,大家都還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但有一點,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們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態。也就是說,保持平常心,接受當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預期或標簽都是束縛
當你特別在乎結果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發揮得不好。
比如我們在射箭,瞄準的是靶心,但如果你想著“我要拿十環”的話,其實不容易發揮好。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帶著預期的時候,就會動作扭曲,容易搞復雜。
“我應當如何如何”,如果你在乎自己或者他人的預期,那么你在思考或者決策時,多多少少會受到束縛。各種各樣的標簽都會帶來心理負擔。
比如說高管的標簽,可能讓人因此不好意思提出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也可能沒法像用戶一樣去深入體驗產品場景。如果自己定位是大公司,就會想,大公司應該怎么樣辦年會,大公司要有宏大的戰略,要開動員會。其實咱們公司強調不提倡title也是如此。title會讓人產生比較,副總裁就要管多少人,要有怎么樣的匯報形式,需要和什么級別的同行對接,產生各種形式的束縛。
又或者年輕人的標簽,會讓你不敢提出想法、建議或者批評。把自己定位成前端工程師,就覺得不需要看機器學習的知識。我在酷訊的時候做后端,但前端有問題也去參與,產品有問題也參與,銷售有問題也參與。我覺得不要受自我設定的限制,對我而言,這些體驗都是很有幫助的。
關注當下,平常心對待過去和未來
兩年前,我在“開言英語”上,聽到一本暢銷書叫《The Power of Now》(《當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話:所有的消極都是由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慮、緊張、壓力、憂慮—— 一切的恐懼都因過于關注未來而引起;愧疚、遺憾、怨恨、委屈、悲傷、苦澀—— 一切的不寬恕都因過分關注過去而出現。
這個描述可能聽起來很嚴重。我想舉一個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別有規律,也不算特別有紀律性,經常看手機,聽音樂、看頭條、刷抖音西瓜,跟外界傳說的不大一樣。有時候晚上計劃做一個工作,但后來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內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點懊惱,誒,我要做的事情沒有做,然后報復性地工作一會兒,但又導致晚睡(我真心覺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會議上精神很不好。其實這個時候,你應該做的是趕緊去休息。我現在雖然還經常沒計劃,但是至少發現太遲了,不懊惱,馬上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