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條惡意差評敲詐18萬?近期,大眾點評通過后臺數據監測發現,有人持續不斷給位于三亞的一家婚紗攝影店惡意刷差評,并先后多次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涉案總金額高達18萬,疑似是專業“差評師”作案。大眾點評將其掌握的線索和證據提供給警方,三亞警方快速響應、精準研判將犯罪嫌疑人落地抓捕。
據了解,三亞某婚紗攝影店的大眾點評頁面上曾先后收到用戶的兩條差評,而發布差評賬號還在評價下方頻繁的留言互動,導致差評持續更新置頂,犯罪分子以差評威脅敲詐商家5萬元。由于婚紗攝影行業的特殊性,商家營收和店鋪評價的關系極大,消費者往往會通過好評差評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
商家多次協商溝通均無果,沒想到犯罪分子又換了馬甲通過多個小號繼續發布惡意差評,前后共計15條,并又勒索高達13萬元的賠償。由此可見,“差評師”的操作手法非常專業,商家表示:“剛開始看到差評,心理確實很不舒服。對于這種不法分子,我們需要借助平臺幫助,通過公安法律的力量,讓不法分子獲得懲處。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可以共同凈化營商環境。”
對于婚紗攝影商家,大眾點評平臺規則上要求用戶必須上傳消費憑證才可以發表評價,以確保消費后評價的真實性。在通過風控系統的監測和比對后,大眾點評公信力運營團隊早已暗中鎖定了“差評師”的惡意賬號和行為,通過多方收集線索并詳細排查,迅速將掌握的證據移交給警方,進行刑事打擊。目前兩名犯罪分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悉,“差評師”靠惡意差評謀生,活躍于各大互聯網平臺,利用商家懼怕差評的心理進行敲詐勒索,讓不少商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大眾點評也通過商家后臺、培訓課程等渠道進行多次宣導,商家遇到惡意差評勒索,一定要向平臺舉報,并提供電話錄音、聊天記錄、截圖等證明評價者利用差評謀取額外錢財或其他不當利益的證據。一經核實為惡意攻擊的點評,一方面將會按照用戶誠信公約的規定,扣除用戶誠信分,采取降級、禁發評價、情節嚴重的進行封號等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涉及通過惡意差評事實財務勒索,將移送公安等監管機關處理。
通過長期的平臺治理,大眾點評公信力運營團隊發現,惡意差評最主要的來源是競爭對手、離職員工和其它利益相關的親朋好友等熟人。除了三亞警方,大眾點評還協同上海靜安警方、廣東珠海警方處理了多起利用惡意差評敲詐勒索的案件。警企聯動推進此類刑事案件,不僅有效保障了商家的合法權益,也對“差評師”等黑產團伙予以強力的震懾。
一直以來,對商家深惡痛絕的惡意差評問題,大眾點評都高度重視。過去一年,平臺通過系統規則為超過37萬家商家主動識別、攔截惡意差評83萬余條;受理超過66萬個惡意差評投訴,累計處理26萬余條,其中競對等利益相關方的惡意差評5萬余條。
此外,大眾點評還不斷優化惡意差評識別及過濾機制,通過算法識別、反作弊系統、人工復查三種手段,嚴厲打擊平臺上各種惡意差評、虛假點評。目前,大眾點評平臺已有80+種算法對惡意點評進行識別;不斷升級迭代反作弊系統,提升自動處理的準確度和覆蓋率;對潛在惡意點評進行持續的人工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