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3月23日訊(記者 李婷)快手昨日召開“春聲——2021快手音樂版權生態大會”,在現有的短視頻音樂版權結算標準基礎上,新增直播間場景的音樂版權結算,以及詞曲版權的單獨結算以及獨立音樂人的結算通道。
快手音樂負責人袁帥表示,快手在今年內還將面向所有版權方和音樂人推出開放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便捷的查詢音樂內容的使用數據并知曉結算金額,直接確權和結算。此外,快手還承諾,版權結算金額不設上限,也不會設置除合法繳稅外的任何苛扣條目。
短視頻平臺孕育長尾音樂
短視頻平臺悄然改變音樂生態,成為歌曲宣發、傳播的重要陣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的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全國網民數量的88.3%。隨著主流短視頻平臺成為新的流量中心,全民創作短視頻、直播熱情被點燃,為數字音樂帶來新的使用場景。
短視頻平臺自身的去中心化特性為音樂創作人提供了新機遇。袁帥稱,短視頻平臺上音樂的用戶使用和消費的表現偏長尾。大多數用戶是為短視頻尋找合適的配樂,或者在直播間播放符合當時心情的背景音樂,對于曲目并沒有明確的訴求,這為平臺分發機制帶來了很多空間。因此,長尾歌曲在短視頻平臺上擁有更多的曝光機會。
音樂先聲創始人范志輝認為,短視頻具有宣發、打造爆款歌曲,以及推廣藝人的功能。
但音樂版權保護問題依然困擾業內人士。海葵音樂集團COO聯合創始人覃九一表示,雖然現在涌現了不少新技術支持維權,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做版權存證,還有一些自動化取證工具。但這些工具只是輔助手段,真正維權需要專業法律工作者的支持。
維權成本高是主要問題。以版權登記為例,普通的需要上百元,歌曲從發酵到爆紅只有一周時間,如果版權方加急做版權登記就要花費數千元。但對于歌曲什么時候走紅,哪些歌會爆紅,版權方并不知道,而且歌曲爆紅只是小概率,版權方需要為大量的歌曲做存證,成本高昂。以Spotify日增6萬首歌曲計算,每天就要為版權登記支付數千萬元。
版權結算標準透明化激勵音樂創作
為了推動數字音樂版權生態良性發展,快手推出新版音樂版權結算標準。除了按照歌曲在短視頻中的使用量支付版權費以外,新增了直播場景版權結算方式,即根據音樂有效播放次數來結算。此外,快手首次將詞曲納入結算體系中,同時推出詞曲激勵金計劃。
這也是今年6月1日《新著作權法》實施前,首次有互聯網平臺提出適用于短視頻和直播雙場景的音樂版權結算標準。
快手最新制定的音樂版權結算標準更加注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有做法的不足。快手法務副總裁孟潔稱,部分平臺向錄音制作者統一結算費用,再由錄音制作者向詞曲的權利人結算。但事實上錄音制作者可能并不擁有詞曲權利。快手向詞曲的權利人開放結算,一方面緩解了錄音制作者授權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為詞曲版權方拓展獲得報酬的渠道。
年內,快手還將面向所有版權方和音樂人推出開放平臺,可便捷查詢音樂內容的使用數據,及時知曉結算金額,直接確權和結算。快手方面承諾,版權結算金額不設上限,也不會設置除合法繳稅外的任何苛扣條目,真正讓內容提供者“創有所得”。
華聲時代總經理丁悅表示,快手的版權結算機制可以激勵音樂公司以及音樂創作者制作更多優質的歌曲。
快手是業內首推短視頻平臺音樂版權定價規則的玩家,并沒有行業標準可供參照。袁帥坦言,在音樂版權費用結算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音樂確權的問題。雖然系統統計了用戶使用音樂的數據,但由于音樂行業不透明,無法確認音樂版權方。他認為,隨著新版版權合作政策的推進,快手和更多的版權方建立合作關系,可以解決音樂行業信息不透明的問題。新版結算規則落地后,快手還將根據市場反應進行調整。
早在2020年,快手就推出了億元激勵計劃,根據歌曲的使用量來向版權方結算。目前已有200多家版權公司通過快手平臺獲得收益,頭部歌曲在一兩個月內可獲得幾十萬元的版權收入。未來,快手仍將繼續擴大合作范圍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