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行為、消費習慣不斷變化,如何調整經營來滿足消費者,成為了線下零售門店面臨的考驗。而在哈爾濱平房區,自稱“打工人”的店長張艷君通過精細化運營、接通線上線下流量,近幾年讓門店流水翻番,在聚集了周圍消費者信賴的同時,還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超市“打工人”也有奔頭
“我就是個打工的”,3月17日早上八點,在哈爾濱平房區,張艷君邊打開店門邊說,“但這四五年以來,我們超市確實為周圍的居民和消費者提供了方便,我覺得這份工作挺有意義的”。作為店長,張艷君基本每天都待在這300多平米的超市里,要整理貨架,也要查看每天的經營情況,再進貨一些合適的商品。
但就算非常小心,有時候她也會發現當地線下進貨渠道,稍不留神就會進到假貨、山寨商品,直到偶然了解到京東掌柜寶訂貨平臺,基于對京東的信賴,門店就開始在京東掌柜寶上挑選商品。
幾年時間下來,京東掌柜寶當地的客戶經理小陶仍舊經常跑到店里,耐心地指導艷君最近平臺有哪些優惠可以享受,有哪些品牌新品首發,“門店可以比其他進貨渠道提前拿到新品、爆品”。
不僅如此,每次登陸京東掌柜寶,艷君還是覺得有很多商品特別適合門店,“相對原來的線下進貨渠道來說,不僅咱也沒有商品品質問題,日用品、洗護商品、休閑零食等價格上非有優勢,上新速度快,豐富了我們超市的品類”。
“線上線下,淡季門店有了更多底氣”
使用京東掌柜寶不久,艷君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了客戶經理小陶發布的“免費開通線上店鋪”這個信息。
線上店鋪?艷君的注意力立馬被吸引了過去。在此之前,超市一直都是等著小區里的居民上門購買商品。小陶告訴她,超市開通京東便利GO小程序之后,可以將店內的商品放到線上去賣,平臺也不收扣點,這無疑是“開一家店,賺兩份錢”。此外,便利GO上經常有平臺、品牌、品類優惠活動,吸引附近3-5公里的消費者進行下單的同時,還有傭金給到門店,這些無疑增加了門店的流水。
開通之后,艷君在客戶經理小陶的建議下,在附近幾個小區做了宣傳。艷君記得有一年京東618期間,小陶指導他們在店門口做活動,通過優惠商品、紅包墻、京東便利GO下單即可成為會員等一系列的活動形式,周圍的消費者口口相傳來門店購物。不久之后,艷君的門店線上銷售額超過了線下,在銷售旺季更是達到了線下銷售額的2倍。
艷君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京東便利GO,在疫情期間成為了門店連接消費者的橋梁。“當時很多小區都實行封閉管理了,居民不敢外出,就用京東便利GO下單,我們就配送到家里去”。
“我們這現在已經習慣用京東便利GO了”,艷君一點都不擔心客流,“雖然我們這現在是淡季,線上+線下的雙重保障無疑給門店了更多底氣”。
(注:文內圖片為京東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