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一份《關于構建國家省市縣鎮五級全域治理現代化指揮體系的建議》引發熱議。該建議提出,以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為建設樣板,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開展試點,逐步形成省、市、縣、鎮試點全面開花的良好格局,最終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凌屹兩會期間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
提出構建“五級全域治理現代化指揮體系”,是因為南通在“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實踐中走在了全國前列。2020年6月,南通建成了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使其在數字化監管、服務、決策、治理等方面邁上了數字化新臺階。
數字政府發展的五個階段
從2013年國家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到2020年南通等城市獲批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這中間7年的時間,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數字化浪潮中,對包括建設數字政府、數字城市在內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分析、探索和布局。
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先推動數字政府建設,而數字政府建設與數字經濟建設密不可分。這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就要把產業數據、民生數據與政務數據打通,在保證安全、穩定及更優的社會治理同時,推動產業增長和民生改善。
在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數字城市群總裁鄭宇看來,數字政府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1.0階段是垂直業務應用系統,它面向單個業務部門解決需求和難點,各系統之間不互通不互聯;2.0階段是一網通辦,它通過系統打通、結果打通等形式,只需一個窗口、只跑一次就完成業務辦理;3.0階段是垂直領域的智能大腦,它利用智能算法解決垂直領域的痛點問題,幫助各業務部門提高管理水平;第四階段是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即市域治理現代化,它架構于各部門已有系統之上,跨體系解決三個及以上部門的業務痛點,匯聚全域數據,實現數據和專題整合,為市委市政府提供輔助決策;5.0階段是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雙網融合階段,將實現政企民共商共治共享。
鄭宇認為,目前數字政府建設正處于其中4.0階段,隨著我國智能城市建設,政府主導、政企合作是最良性的發展模式,政府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會成為重要命題。
“市域治理現代化”的“中國樣板”
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依托京東科技開發的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整合了12345、數字城管、網格化服務管理的職責,并與南通大數據管理局一體運行。該中心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了數據孤島,匯聚了南通64個部門、10個縣市區數十億量級的數據,對全市域數據進行了匯聚、治理、共享,讓指揮中心通過1張總體態勢圖和16張專題圖即可實現對全市交通運行、公共安全、環境污染等情況“一屏統覽”,實時呈現,城市全市域內一旦出現突發情況,指揮平臺可以及時下達指令到具體執行部門,迅速處理應對。
(南通與京東科技共同建設的“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能深入城市應用場景,解決產業難題。南通作為“化工大市”,擁有2000余家危化品相關企業,危化品監管存在“共享難”、“發現難”、“協同難”三大難題。基于此,南通聯合京東科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全域全量數據進行深挖、知識賦能,基于特定的算法模型開發出包括危化品全流程監管、產業鏈健康度分析、渣土車健康管控等十多個城市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打通了危化品監管相關的9個委辦局、3個化工園區的18個業務系統數據,有效減少危化品監管過程中的盲區,打破了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
整合了12345的指揮中心也可以變成一個高效便捷的為民服務平臺。大同12345熱線就利用京東智能客服,實現了城市民生問題的“接訴即辦”。該熱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語音受理、智能語音轉寫、智能派單、智能辦理、智能分析,打造全響應、全感知、全服務平臺,提升坐席應答效率和準確率,節約人力成本;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深挖熱線的數據富礦,對熱點、群體、突發不穩定等問題實時預判預警,全面了解市情民情、深度傾聽百姓“心聲”,為市委市政府科學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這一熱線,讓民生服務暢通訴求渠道,傾聽民聲民意,及時解決問題,架起了黨和政府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溝通橋梁。
整體來看,指揮中心在分析研判方面,通過整合政務、loT、互聯網的數據提供數據分析工具,通過平臺開放分享給行業專家,結合數據與專家判斷,形成分析研判報告給政府決策者,大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在監測預警方面,利用數據背后的知識發現隱患,并將監測預警、聯動指揮與行政問效形成閉環,讓數據對決策或辦事流程問效,提升了治理效率。
以一周前指揮中心通過監測預警功能查處的一起案件為例,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根據系統預警到崇川區某燃料油公司有非法分銷成品油的嫌疑,指揮中心立即使用無人機進行現場勘查,發現一輛運油船舶在現場進行油品加裝,指揮中心立即組織交通、公安、應急等人員開展現場核查行動。經查,該公司具有銷售柴油的資質,但裝載柴油的船舶在內河進行裝卸貨沒有依法進行備案。交通部門依法對該公司及相關負責人員進行了查處。
危化品全流程監管系統自去年6月底上線至今年2月份共發出1817項監測預警,其中車輛異常駐留點296項、企業證照數據異常848家、疲勞駕駛261條,非營運車輛異常軌跡410項、車輛夜間違規駕駛1項、車輛未按規定路線行駛1項。自2020年8月份以來,新發現并核實20起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事件,其中:非法生產8家、非法復工2家,非法存儲3家,移動加油4家,以及危廢物異常轉移3家,其余更多線索還在進一步核查之中。
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充分實現了市域治理現的三大核心價值:分析研判、輔助決策;監測預警、防范風險;聯動指揮、行政問效,是政府決策科學化、市域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的全國“樣板”。
體制機制創新和先進技術的雙輪驅動
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為何能落戶南通?首先,南通有謀劃。南通市委、市政府將“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走在前列”列為2020年全市重點工作,成立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按照 “五位一體”思路,親自謀劃、強勢推進。
其次,南通有基礎。南通市開創性地在2017年組建了全省第一家大數據管理局,強勢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歸集與交換,運用考核的方式,對各委辦局的數據接入、數據及時更新、數據質量等情況進行閉環問效,促使各部門按照要求主動匯聚和更新數據資產,做到數據“落得下,管得住,用得好”。這種機制體制創新和先進技術的有力配合和雙輪驅動,夯實了整個智能城市建設的數據底座。
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兼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書記李學義總結道,通過政府層面的機制創新,依托京東科技“大數據+AI”的先進技術,南通市打造了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南通市數字化監管、服務、決策、治理等能力邁上新的臺階。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尚廣表示,“南通市與京東科技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通過‘摸石頭過河’式的AI+大數據創新實踐落地,積累了未來整個行業可復制化、可定制化的成熟操作經驗,在全國具有標桿意義。”
(以上圖為京東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