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逐步實現由集中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建議,國家應大力支持和鼓勵現代化科技企業“下鄉”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使現代化科學技術帶來的產業增值效應與增加農民收入、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等相輔相成,實現企業、農民、農村多贏;將科技成果運用到農業農村相關產業,實現生態循環農業以及鄉村產業綠色、創新發展,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同時環境得到保護,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晨光生物自2006年開始在新疆設立工廠,與當地農民簽訂保護價,鼓勵當地農民種植萬壽菊。盧慶國表示,農民通過種植經濟作物提高了收入,企業通過收購萬壽菊再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提取葉黃素,遠銷海內外。同時,晨光生物用花粕等廢料發酵成液態肥,免費提供給農民并指導農民種植,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生態循環農業。晨光生物還與高校積極合作開發技術,將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投放到鄉村產業發展中。
盧慶國表示,在鄉村地區發展現代化科技產業做起來不容易。企業需要讓農民了解產業、學會基本種植技能,看到持續的、穩定的收入提高。穩定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后,如何持續讓產業發展、讓農民增收,這是企業去鄉村后的又一難題。他認為,只有雙贏,才能長期發展。而現代化科技企業的優勢就在于,通過不斷技術創新,能提高全產業鏈的附加值。
“希望國家加大投入資金、人才、技術、裝備等,鼓勵現代化科技企業下鄉去,帶動農民實現持續增收,增強脫貧地區發展活力和后勁?!北R慶國說。
一是國家財政通過資金杠桿作用,吸引現代化科技企業到鄉村地區投資和持續發展。二是幫助已脫貧地區繼續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提升產業規?;?、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農業。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形成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領軍企業。三是改變過去鄉村產業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傳統要素發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拓寬創新創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