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5日訊(記者 張潤琪)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日前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表示,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上,他將提交“關于構建高效靈活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提案,建議我國實行倫理、科技與法制三角治理機構平衡創新發展與精準治理,提倡多元共治,厘清各方責任;同時,人工智能企業要躬身入局,加強企業自治;國家也要加強國際治理對話和國際標準布局。
(圖片來源: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
目前,如何駕馭人工智能技術的正向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重要議題。例如在2021年初,由曠視AI治理研究院攜手權威研究機構人民智庫聯合發布的《2020年度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就充分表明了國內外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各種倫理問題的關注與擔憂。推動人工智能治理,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問題凸顯:傳統政府單向監管體系落后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腳步
王先進委員在提案中指出,人工智能存在監管體系滯后于技術發展、政府單向監管無法有效管控風險、企業缺乏合規治理有效工具和體系等問題,觸發個人隱私保護、沖擊就業格局、危害公共安全等風險,給治理體系帶來全新挑戰。在國際領域,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各主要國家地區已經將治理納入各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中,因此我國亟須增加國際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具體而言,目前人工智能治理發展存在如下問題:(一)監管體系滯后于技術發展。法律具有穩定、普遍和相對滯后等特點,而人工智能發展速度快、造成影響不確定性大,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和即時性問題突出,對風險不能有效約束。
(二)政府的單向監管無法有效管控風險。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復雜多變,社會各方主體利益需求日益分化,傳統自上而下單向規制思路無法對變化多樣的治理問題進行精細、靈活地監管,須創新優化治理模式。
(三)企業缺乏合規治理有效工具和體系。當前大將人工智能風險管控視為額外的合規成本,行業監管缺乏落地規范和明確的懲罰措施。雖然大部分企業自律,但也存在行業魚目混雜,個別案例導致負面輿論,引發公眾和監管部門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應用過度的擔憂與顧慮。
(四)全球人工智能競爭延申到規則制定。發達國家紛紛開展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制定,并希望以此促進本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限制來自其它國家的競爭。我國亟須增加國際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將其作為科技外交的有力工具。
解決方案:提倡多元治理,人工智能企業必須躬身入局
在王先進委員的提案中,實行倫理、科技與法制三角治理機構平衡創新發展與精準治理,提倡多元共治需要成為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方需要厘清責任,尤其需要人工智能企業躬身入局,參與到人工智能治理進程中來。
(一)實行倫理、科技、法制三角治理機構平衡創新發展與精準治理。一是倫理規范引導先行,落實AI倫理原則,通過先行預設及時引導科技向善、健康發展,二是通過技術工具和標準制定等技術手段解決技術發展問題,三是通過法律法規明確底線,明確責任歸屬,爭取實現“敏捷治理”。
(二)提倡多元共治,厘清各方責任。建立以多元共治實現對AI治理的長效機制,將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媒體、公民等利益主體聯合起來,共同解決復雜問題;明確AI技術應用中終端廠商、經銷商、應用開發者、用戶等參與各方的權責,確保責任可追溯;政府和行業組織應加強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的科普,引導理性客觀的輿論報道。
(三)人工智能企業躬身入局,加強企業自治。鼓勵企業承擔創新技術創新應有的責任,自覺完善內部治理和合規管理,開展技術和產品人員的技術道德倫理培訓,同時提升數據保護技術能力。主管部門可通過優秀案例評選等方式總結企業治理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通過適當方式予以宣傳推廣。
(四)加強國際治理對話和國際標準布局。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和標準研討,同時請主管部門支持引導頭部企業參與G20的多邊國際標準和治理規則討論,形成政府和企業雙軌溝通互補,強化我國AI領域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引導AI領域的國際治理規則和標準制定。
王先進委員重點強調了企業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重要責任。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需要多方協調才能共同解決復雜問題,而在這之中,反應最為敏捷的是終日與人工智能打交道的人工智能企業,因此企業應該在人工智能治理中承擔更為重要的責任與使命。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國內一批人工智能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主動肩負人工智能治理責任。以中國人工智能頭部企業曠視為例,他們于2019年成立了國內首家人工智能道德委員會,并在2020年初成立了“曠視AI治理研究院”,與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北京智源等多家學術研究機構展開聯合研究,就AI產品研發方向和應用場景落地中的倫理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同時,曠視還在人工智能應用準則制定、人工智能行業標準起草、人工智能倫理熱點研討、人工智能從業者素質教育、人工智能技術扶助弱勢群體等多方面開展了實際行動。
人工智能治理,可以預見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命題。王先進委員提出的多元共治原則,為人工智能治理打開了思路和方向。只有產、學、研、政、企等社會各界共同行動,人工智能產業才能在中國進入更穩健、更安全、更有益于社會福祉的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