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京東梁家河官方旗艦店,撲面而來一股濃濃的雜糧清香。陜北米脂黃小米,米油大,熬粥粘稠;十谷米雜糧粥,打豆漿鮮美;陜北延安狗頭棗,皮薄核小,味甜汁中……這是2016年4月開始的京東集團與陜西省延川縣關于精準扶貧的戰略合作的成果。
自2016年1月京東集團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京東扶貧工作覆蓋產業扶貧、用工扶貧、創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公益扶貧等諸多領域。京東自2015年啟動農村電商戰略,過去五年京東平臺實現農產品交易額超5000億元,成為農產品上行的主渠道。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已幫助全國貧困地區上線商品超300萬種,實現扶貧銷售額超1000億元,直接帶動超10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2月21日,中央2021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公布,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躍遷。
京東的扶貧成果,離不開京東先進的供應鏈能力。未來三年,京東將按照奔富助長計劃,發揮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并軌加速,力爭帶動農村萬億產值成長。
京東扶貧的迭代升級
去年10月,在“十三五”收官之際,新華社瞭望智庫就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調研,發現了一支創新性強 、資源稟賦豐富、實力突出的扶貧攻堅力量,即以“產業+科技”為手段,通過電商資源創新,為貧困地區相對落后的農業產業提供從扶貧到致富的跨越式發展機會。瞭望智庫認為,京東的助農模式就是“產業+科技”的典型案例。
根據瞭望智庫的調研,京東扶貧模式共經歷了三次迭代升級:
扶貧1.0時代,主要用錢、財、物對貧困人群進行直接捐贈,是典型的“輸血式”扶貧。
扶貧2.0時代,變“輸血”為“造血”,通過“公司+農戶”等產業模式,扶持貧困地區適宜發展的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來持續穩定地提高貧困地區的收入水平。
扶貧3.0時代,以品牌化為核心,來改變扶貧產業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現狀,以品牌來提升產品溢價,進一步增強產品和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幫助扶貧產業真正地走向市場,將貧困地區從扶貧之路引入到致富之路。
隨著扶貧模式從1.0到2.0,再到3.0,已經為全面奔富創造了條件。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并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鞏固現有扶貧成績,利用扶貧經驗推動貧困地區人口全面奔富,是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對于貧困地區而言,從改善生活,到改善收入,再到獲得高品質生活,也反映出了由脫貧到奔富的逐漸轉變。
5000億元,京東農村電商戰略成績單
走過五年的創新扶貧之路,京東交出的助農與扶貧成績單是怎樣的呢?
——京東自2015年啟動農村電商戰略,過去五年京東平臺實現農產品交易額超5000億元,成為農產品上行的主渠道。整體來看,對比2014年,2020年農產品線上成交額增長63倍。蔬菜、豬牛羊肉、水果、禽肉蛋品2020年線上成交額比2014年增長超過100倍,海鮮水產增長43倍,糧油調味增長37倍。
——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已幫助全國貧困地區上線商品超300萬種,實現扶貧銷售額超1000億元,直接帶動超10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京東與全國110個國家級貧困縣直接簽署扶貧合作協議,開設各級扶貧特產館250多個,設立扶貧頻道,全力推動貧困地區產品上行。
——京東利用自建物流和區域倉儲的優勢,尤其是冷鏈技術的優勢,有效地解決了農產品“難銷”“滯銷”的問題,打通了農產品上行渠道。截至2020年5月10日,寧夏、重慶、廣西等西部地區的農產品成交額比2014年全年增長超過了100倍。近幾年,到電商上銷售農產品的店鋪越來越多。截至2020年10月,線上銷售農產品的店鋪超過2017年的2.4倍。線上農產品市場品類和規模都翻了一番。
——京東基于在零售領域多年的數據積累和市場經驗,反向推動了一些農產品的定制化生產,形成了一系列以扶貧為主要目的的自有農產品品牌矩陣。比如,以“跑步雞”“游水鴨”“飛翔鴿”“跑山豬”為代表的養殖類農產品,以及以“等蜂來”“陰山優麥”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類。
京東扶貧的成果依托的是先進的供應鏈能力
京東助農模式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京東多年鍛造的供應鏈的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電商最大的優勢是平臺,將整個供應鏈嵌在電商平臺,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扶貧的長效機制能夠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從全面脫貧向鄉村振興的轉換。”
例如,“兩個一公里”難題,即農特產品冷鏈運輸環節中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扶貧農產品上行的瓶頸問題。針對“最先一公里”,京東將供應鏈前置到農產品產地,加大力度同合作商共建生產協同倉,實現根據消費者訂單實時出發商品運輸流轉,減少中間集貨與分揀的時間損耗。對于“最后一公里”,京東物流提出“千縣萬鎮24小時達”計劃,進一步提升底線城市及鄉鎮派送時效,將一二線城市的24小時配送服務實現全國普惠。
京東“兩個一公里”的探索實踐,其本質是在發現并建立起新的聯系,是對生產者、消費者、第三方物流間協作互動規則的再定義,從而將在端口處存在明顯斷點的全程物流升級為真正貫穿起始點的一站式物流。
目前,全國有超過300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生鮮冷鏈配送,庫內日均訂單處理能力達到100萬件。憑借這張冷鏈網絡,目前諸如瀘縣晚熟龍眼、盤錦河蟹、查干湖魚、潛江小龍蝦、煙臺大櫻桃、茂名荔枝、四川獼猴桃等原產地生鮮,都正在通過京東冷鏈物流走出農村地區,源源不斷運到全國各地,送到天南海北的消費者的餐桌上。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供應鏈到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隨著京東業務的發展,2020年,京東將公司的戰略定位從“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更新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2020年底,京東又宣布,面向未來十年,京東將致力于建設新一代基礎設施——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即用數智化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更加明確了京東的供應鏈的技術含量及遠景預期。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包含商品供應鏈、服務供應鏈、物流供應鏈和數智供應鏈,具有數智化、全鏈路、社會化等特征。未來十年,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將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為全球15億消費者和近1000萬家企業提供服務;進一步提升社會效率,帶動客戶庫存周轉天數降低30%,推動社會物流成本占比降至10%以內;進一步促進環境友好,2030年京東集團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推進可持續的消費。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歷史性任務的完成,我國農村工作將更加集中于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將并入鄉村振興的藍圖之中,而農村的產業鏈建設恰好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2月21日,中央2021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公布,其中專門提到,要“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在脫貧地區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加大對脫貧縣鄉村振興支持力度”。一號文件還提到,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根據京東的奔富助長計劃,未來三年,京東將力爭帶動農村萬億產值成長。相信在此過程中,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將繼續發揮基礎性作用,依托國家推進鄉村振興的機遇,加大農產業上行力度,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盡到京東助農扶農的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