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廣電總臺《大參考》欄目近日報道,河南新密12歲的小亮在2021年1月份先后共充值4萬余元打游戲,坑苦自己的親奶奶。事后,小亮的家人向游戲公司申請退費,但過程并不順利。
小亮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2021年1月4號到2月8號之間,他花了40000多塊錢充值打游戲,等到事情被奶奶知道后,奶奶也特別生氣。
“當時就想這還咋過年呢,給我愁的啊”,奶奶邊說邊哭了起來。
據奶奶介紹,小亮爺爺外出打工,把手機遺落在家,小亮就破解了奶奶的手機密碼,然后將奶奶手機里的錢轉到爺爺手機上,再進行游戲充值購買游戲皮膚。
“主要玩的游戲是香腸派對和第五人格,充錢買皮膚,感覺好看”,小亮說。
出事之后,小亮的家人去銀行打印了充值流水,看到賬單,記者也很震驚,1月4號賬戶里還有42000多塊錢,到1月28號賬戶上只剩173塊錢了。
至于密碼,小亮說,“感覺密碼設置不是特別難,試了幾次就試對了”。
小亮的姑姑向游戲公司申請退款,“一個都沒申請成功,都被打回來了,說讓家長出證明,需要證明不是大人玩的而是未成年人玩的”。
網易游戲客服人員回應稱,“可以通過網易家長關愛平臺提交一下申訴申請,處理時效是7到10個工作日”。
“小孩有責任,作為家長我們也承認平時比較忙,對他的管教照看可能會少一些”,小亮媽媽說。
小亮也向媽媽承認錯誤,表示“以后玩手機再也不充值了”。
目前,小亮的家人正在準備各種材料,準備向游戲公司申請退款。
出了這樣的事,記者的感受也特別復雜,這到底是孩子的問題呢,還是家長的教育不到位呢,還是游戲公司對未成年人充值門檻設置的太低呢?
游戲公司是不是應該在游戲登錄,注冊和費用支付等環節,引入生物識別技術,建立相應的制度,督促游戲平臺加強事后管理。
如果遇到未成年人充值玩網游等情況,游戲公司是否應該簡化退費流程呢?避免孩子沉迷網絡游戲,需要多方協力,世界那么大,別讓孩子的視野局限在小小的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