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這是自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的第6份年度報告。報告認為,2020年,疫情之下,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表現出巨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2.9%。
疫情對不同領域共享經濟產生的影響不同,使得不同領域發展不平衡情況更加突出。知識技能、醫療共享等領域的市場規模大幅增長,同比分別增長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辦公、交通出行等需要通過線下活動完成交易閉環的領域市場規模同比顯著下降,降幅分別為29.8%、26%和15.7%;生活服務領域同比下降6.5%。
報告指出,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經濟韌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從共享型服務的發展態勢看,2020年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36.2%,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收入比重約為16.6%,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6.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從居民消費的角度看,2020年人均在線外賣支出在餐飲消費中的占比達16.6%,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人均網約車支出占出行消費比重11.3%,與去年基本持平。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費中的占比為4.9%,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從發展趨勢上看,共享型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從政策導向上看,發展共享型消費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將成為重要的工作抓手。與此同時,對平臺經濟進行科學有效的反壟斷監管成為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