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感謝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神助攻,讓比特幣在春節期間終于站上50000美元關口。”一位比特幣投資者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感慨。
受特斯拉斥資15億美元投資比特幣,且未來可能接受比特幣作為購車款的影響,2月18日比特幣一舉站上5萬美元整數關口。
截至2月19日19時,比特幣再度觸及52730.3美元,持續刷新歷史新高。
火幣聯合創始人杜均向記者表示,春節期間比特幣飆漲行情,主要由特斯拉投資比特幣觸發,令市場買漲人氣再度激發。因為眾多投資機構意識到,越來越多行業正計劃接受比特幣作為新的支付方式,令比特幣需求進一步上漲。此外,隨著全球央行持續加碼貨幣寬松,以及各國持續加大財政刺激計劃規模,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將比特幣作為對抗通脹的新工具。
比特幣飆漲的背后,是越來越多散戶投資者面臨新的爆倉風險。
在2月18日比特幣上漲突破52000美元當天,比特幣家園數據顯示,當天逾5萬人爆倉,爆倉金額超過27億美元。
“畢竟,比特幣飆漲必然會積累大量獲利盤,每次價格創新高后都會引發部分短線投資者獲利離場,投資者必須注意比特幣上漲過程的價格劇烈波動風險。” 杜均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持續飆漲的比特幣,西方發達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再度發出風險警示聲音。
加拿大央行副行長萊恩(Tim Lane)指出,與其將近期比特幣價格飆升視為一種趨勢,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投機狂熱。
與此同時,美國金融監管部門依然將VanEckAssociates corp、Bitwise Asset Management等機構的比特幣ETF申請拒之門外,原因是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認為比特幣交易存在價格操縱與交易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
杜均坦言,當前比特幣的監管前景仍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比特幣能否大范圍普及與獲得市場更大范疇的信任,與監管環境息息相關。但長遠而言,加密貨幣的交易能否趨于合法合規,對其未來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華爾街機構押注比特幣“供需趨緊”
“如今機構炒作比特幣獲利變得極其簡單——只要大型機構入場,眾多機構就會集體推高比特幣價格。”一家參與比特幣投資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
在他看來,春節期間比特幣之所以能一舉突破52000美元,恰恰得益于眾多大型機構“入場”激發了市場強烈買漲人氣——除了特斯拉斥資15億美元、紐約梅隆銀行將代表其資產管理客戶持有、轉讓與發行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萬事達則決定在其支付網絡中支持“加密貨幣”、允許更多商店接受它作為支付手段,都令華爾街投資機構紛紛押注比特幣繼續飆漲。
2月19日,隨著全球首個比特幣ETF——Purpose Bitcoin ETF(BTCC)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這些華爾街投資機構又迎來了新的炒高比特幣獲利題材。
一位美國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向記者坦言,春節期間比特幣飆漲的最大資本推手,主要是華爾街對沖基金與家族辦公室。他們的投資邏輯,是比特幣供應受限(每四年供應減半),但越來越多行業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交易工具令其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未來比特幣的供需關系日益緊張,令其均衡價格持續上漲。
杜均告訴記者,如今不少華爾街投資機構將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進行配置,因為他們認為比特幣已成為對抗全球貨幣泛濫與通脹壓力上升的新工具。
記者多方了解到,盡管眾多華爾街投資機構熱捧比特幣,但他們更多將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獲利工具,尚未納入長期持有的儲備資產,原因是監管不確定性與比特幣價格波動較大。
“事實上,華爾街投資機構的炒作買漲盤,正令越來越多散戶投資者陷入新的爆倉風險。”上述美國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指出。僅2月18日當天,全網逾5萬散戶投資者因比特幣漲破52000美元而遭遇爆倉,爆倉金額逾27億美元。
在他看來,目前遭遇爆倉的散戶投資者主要分成兩類,少部分是逢高沽空者,大部分是高杠桿買漲者,他們看準了比特幣上漲趨勢,卻因資金杠桿倍數過高,只要比特幣稍微回落就遭遇爆倉。
“尤其是以50-100倍資金杠桿追漲比特幣的散戶投資者,只要比特幣在上漲過程稍微回調1%-2%,就一下子陷入爆倉困局。”他指出。這些散戶投資者之所以爆倉,一方面是賭性與資金杠桿倍數太強,導致投資風險成倍增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機構與散戶之間的不同心態——面對比特幣持續上漲,華爾街投資機構則采取反復高拋低吸的獲利策略,不少散戶則一味追漲比特幣,反而淪為最后的“接盤俠”。
歐美金融監管部門密切關注比特幣“攪動”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面對持續飆漲的比特幣,西方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正密切關注其隱藏的金融市場風險。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隨著比特幣成為金融市場“最擁擠”的交易,一些國家政策制定者開始對這種狂熱交易發出警告。
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投資機構與散戶入場投資比特幣,當前西方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正擔心比特幣價格一旦大幅回調,可能會觸發新的連鎖反應——包括機構止損避險帶動其他資產類別價格無序劇烈波動,由此觸發新的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因此不少西方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對比特幣投資品種的放行仍持謹慎態度。
比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始終不予批準多家資產管理機構發行比特幣ETF的申請,原因是他們認為比特幣仍存在監管不完善與價格操縱等問題。
一位熟悉美國加密數字貨幣監管的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目前美國監管部門仍認為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投資交易的基礎設施監管不夠完善,比如他們無法了解比特幣賬戶所有人的真實信息,無法跟蹤比特幣交易資金流向,難以評估資金進出比特幣是否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監管規定。此外,在GME逼空事件爆發后,美國金融監管部門也對比特幣易受價格操縱狀況相當警惕,因此他們寧愿選擇暫緩批準比特幣ETF上市,避免更多投資者遭遇上述投資風險與合規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正在推進央行數字貨幣(CBDC)研究開發,從而規避上述風險。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約80%央行正在從事CBDC的研究、實驗與開發,10%的國家已上線試點項目。此外,BIS、IMF、G7集團等國際組織正加快展開CBDC聯合研究,推動建立國際合作與標準。
“由于監管措施從嚴,以及多國央行數字貨幣(CBDC)面世所帶來的競爭,現有加密數字貨幣的價值很可能會歸零。持有加密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因此會失去他們的資產。”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馬克魯夫(Gabriel Makhlouf)警告稱。
火幣研究院發布的全球區塊鏈產業全景與趨勢報告(2020-2021)則指出,目前SEC逐漸掌握美國加密數字貨幣監管的實際主導權,未來SEC根據功能對不同數字貨幣進行分類,可能很大幅度影響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市場估值與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