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AI,人們首先會想到將其應用于機器設備,諸如智能音響、智能電視等,實現減少過多的人工干預,讓冰冷的機器能夠與人溝通、更靈活高效的完成工作。但實際上,AI不僅能用于機器設備,也可以應用于網絡,成為解決運營商運營痛點的利器。
近日,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AI飛速發展,逐漸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為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對運營商來說,AI將成為數字化服務創新轉型的推動器,幫助運營商解決業務發展和運營中真正的痛點問題。
AI成網絡運維利器
那么,AI究竟能為運營商網絡帶來哪些變化呢?
楊志強指出,整體來說,AI會為運營商網絡帶來三個層級的智能化。首先是對外服務智能化,實現通信產品、服務的創新和智能化轉型,提升用戶體驗;其次是網絡運維智能化,推動網絡運維及管理等領域智能化,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最后是網絡自身智能化,推動構建動態、靈活、開放的網絡能力和服務,進而賦能傳統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與此同時,AI與下一代網絡相輔相成,能夠助力下一代網絡發展,而下一代網絡也會為AI發展提供沃土。“以ICT融合為特征的網絡轉型和5G新技術構成了下一代網絡的核心。”楊志強表示。
她強調,下一代網絡和AI之間關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一方面從網絡本身來講, 下一代網絡在設計之初,就全面體現了靈活、定制、動態的自動化理念,為AI能力全面引入網絡提供了智能化基礎,利用AI賦能會給通信網絡本身帶來靈活、動態、智能新能力。
另一方面,正如4G推動互聯網應用蓬勃發展一樣,下一代網絡的新能力,將會為AI應用提供更好的網絡連接和基礎設施服務,使得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各行各業的AI應用有更大的規模化發展空間和價值。
運營商發展AI優勢突出
那么,運營商在發展AI上有哪些優勢呢?
楊志強指出,人工智能發展需要數據、算法、算力、場景四個要素,而運營商發展AI在場景、數據、算力方面具備三大潛在優勢。
具體來說,首先是場景方面,運營商擁有連接、客服、渠道等多重客戶觸點,網絡、客服、市場營銷等多個應用領域的眾多可規模化應用AI技術的場景。
其次是數據方面,運營商擁有人與人、人與物的海量、多樣、高質數據,這些海量的數據將持續為AI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最后是算力方面,大規模“云化”的基礎設施為AI發展提供強大算力,此外邊緣計算為建設高性能人工智能平臺提供契機。
鑒于此,中國移動作為網絡AI化的先行者,從2013年起開始就進行AI相關技術研發和儲備,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研究院自主研發了“九天”人工智能平臺,平臺聚焦電信場景,提供從基礎平臺到AI核心能力的開放服務,并面向垂直行業提供場景驅動的端到端AI應用解決方案及實施保障。
“在基礎設施層九天平臺提供算法、算力、數據,在核心能力層提供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視頻處理、數據分析等基礎能力,在應用層聚焦智能服務、智慧市場、智慧網絡等。”楊志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目前已經開始面向網絡、客服、市場等領域場景實現規模化AI應用落地。
楊志強表示,首先是中國移動客服機器人“移娃”,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智能交互系統,每月人機交互量超過2億次,相當于客服人員1000人月的工作量,智能客服的準確率高達93%,截至2018年8月,中國移動客服的機器服務占比已經提升20%,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
其次是網絡智能運維機器人,該項目是以貼近用戶、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目標,探索中國移動從大量有價值的用戶客服數據出發,通過智能關聯相關網絡數據,利用語音識別、自然語音處理和智能建模技術,打破傳統人工手動分析的方式,實現用戶投訴的自動、智能處理,同時進一步挖掘用戶投訴熱點區域和網絡問題,支撐網絡不斷優化和提升等。
關鍵詞: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