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杭州、寧波、南昌……日前,我國首批29個“千兆城市”名單正式發布,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底座,一個個“千兆城市”的落地,更是在推動各地科技創新、促進信息消費、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雙千兆”網絡建設提速
目前,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雙千兆”網絡建設成果顯著。從5G上看,截至2021年11月,5G基站超過139.6萬個,5G網絡持續向縣城鄉鎮深化覆蓋。從千兆光網上看,支持千兆接入的10G PON(萬兆無源光網絡)端口規模達到720.7萬個,具備覆蓋超過2.6億戶家庭的能力,千兆用戶規模提升至3389萬戶,比2020年底凈增2746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網絡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我國農村網絡水平也在顯著增強,截至2021年11月,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成功打通。與此同時,“雙千兆”技術的創新也在提速,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超高速100G/200G骨干網,并將向400G演進升級。
“千兆城市”賦能數字化轉型
網絡支撐應用,應用助推轉型。在推進“雙千兆”協同發展中,打造“千兆城市”意義重大。今天,隨著一些城市5G、千兆光網網絡基礎設施能力的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融入千行百業,催生各類“雙千兆”應用,賦能當地的數字化轉型。
從我國首批“千兆城市”建設成果上看,這些“千兆城市”主要聚焦信息消費、行業融合應用、社會民生服務、數字政府四大領域,催生了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工業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港口礦山、智慧社區、智慧文旅等應用,覆蓋了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場景。
隨著越來越多應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千兆城市”驅動當地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變革。在山東省青島市,山東黃金“金礦井下全流程智能化”、青島海爾“自動化精細化家電產品質量管理”、青島港“5G智慧港口應用項目”等融合應用落地,顛覆企業傳統生產和管理方式,加速數字化轉型;在江西省上饒市,農業示范項目云谷田園采用物聯網“雙智能系統”,實現園區內農作物精準高效控制,打造智慧農業新模式;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市級”智能中樞——城市大腦,覆蓋停車、水務、燃氣、應急等15個應用場景顯著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千兆城市”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全行業而言,首批“千兆城市”的落地,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產業界各方還要持續推進5G和千兆光網的建設,尤其是要打通千兆到戶的“最后一百米”。
加強合作,實現更大范圍的協同創新也是重要命題。推動“千兆城市”加速落地,不僅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還涉及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如何凝聚各方力量,構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大生態”,是全行業思考和探索的重點。
當前,整個社會加速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面向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夯實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網絡“底座”,加快推進“千兆城市”落地,將有力支撐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