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手術、應急救援、遠程監護、智能導診、智慧院區管理、AI輔助診斷、VR病房探視……首批5G醫療應用優秀案例近日出爐。從名單可以看出,運營商5G新基建正是智慧醫療落地的關鍵。隨著5G技術的應用,以及5G與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廣泛結合,醫療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加快,智慧醫療開始得到普及。在此過程中,運營商新基建的作用更加彰顯。
5G醫療應用優秀案例出爐
醫療健康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然而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等問題導致醫療服務與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之間有著極大的不適應和不匹配。而5G等先進科技的普及和應用,能使上述就醫難題逐漸得到化解。
近日,國家衛健委5G醫療衛生行業標準項目組宣布,經過專家組評議,首批5G醫療應用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出爐。評選結果涵蓋遠程醫療、患者服務、研究探索三大類別。
經歷了抗疫“大考”的5G+智慧醫療,在“新基建”時代迎來應用的蓬勃發展。據標準工作組最新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00家醫院部署了5G室內數字化網絡。
5G技術為智慧醫療添翼
智慧醫療是5G最早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5G具備“高通量、低時延、大連接”等優勢,將其應用在醫療行業,將助力醫學服務的數字化、移動化、遠程化、智能化。
早在疫情出現之前,5G就在醫療領域嶄露頭角。
2019年8月27日,借助中國電信5G網絡和華為通信技術支持,北京積水潭醫院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張家口市第二醫院連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交替對三地手術機器人進行抓取,規劃手術方案并遠程操控,成功進行三地的遠程手術。
疫情發生后,智慧醫療的應用更加廣泛。去年1月31日晚,中國電信與華為率先完成武漢火神山首個“遠程會診平臺”的網絡鋪設和設備調試,支持云端抗疫情;中國移動也在隨后為火神山醫院制定了5G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包括了遠程醫療協作、防護監控、智能機器人等信息化服務。
疫情期間,國內5G技術應用于遠程醫療既開拓了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手術等諸多智慧醫療場景,也帶動優質醫療資源得以下沉。
在四川,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全力支撐省衛健委和華西醫院,成功打造全國首個5G+新冠肺炎遠程會診系統,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共計208家醫療衛生單位及四川馳援武漢前線醫療隊的遠程視頻會診“一張網”。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助力華西醫院利用5G雙千兆+遠程CT掃描助手,為湖北黃州總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進行CT檢查,實現全國首次跨省5G+遠程CT系統進行新冠肺炎病情診療。
智慧醫療是醫療發展新方向
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是對我國的衛生健康體系一次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凸顯了5G+智慧醫療的重要性。遠程、無接觸、診療全流程的增效提能等就診需求成為抗疫常態化期間衛生體系發展的方向。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預計2021年規模將達1259億元,行業將進入智能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的高速增長期。未來,智慧醫療將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動能。
盡管智慧醫療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目前醫療行業信息化仍面臨以下幾方面挑戰:
一是新業務提出更高的通信保障需求。尤其醫學視頻、影像類數據對網絡帶寬、傳輸質量、傳輸速率、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數據存在泄漏風險。醫療信息系統采集病人大量的健康信息,如電子病歷、醫療影像等,必須保護病人個人隱私和醫療數據不泄漏,降低病人隱私數據被篡改的風險;
三是數據資產凍結共享難。由于各醫療機構醫療信息系統標準不統一,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和跨醫院之間缺乏臨床信息共享和交換,醫院的數據整合性不高,醫院之間、醫院內外健康數據不流通、共享難,醫療數據資源利用率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兩方面結合,運營商5G新基建對于醫療健康的規范發展更加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