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扶貧,網絡先行。15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河南省20戶以上的自然村光纖接入和4G網絡全覆蓋。“互聯網+”有效引領了貧困地區產業的發展,為貧困群眾提供了致富新路徑、開辟了增收新空間。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孫力表示,自2015年以來,河南省實施農村4G網絡覆蓋、光纖寬帶網絡覆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網絡提速降費、網絡信息惠民等五大工程,在中國率先實現了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接入和4G網絡全覆蓋。截至目前,河南省農村地區建設4G基站10萬個,光纜線路82.3萬公里。農村固定寬帶用戶1319.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398.3萬戶。全面取消了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推出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專屬優惠套餐,累計惠及貧困戶105.5萬人。
據了解,依托完善的信息通信網絡,河南探索創新了基于“1+3+X”體系的“互聯網+”扶貧模式,即以網絡扶貧為主線,強化組織、資金、人才三方面保障,將網絡和信息化優勢與消費、產業、健康、教育等多個扶貧領域相結合,推動各項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共建設電商服務站1217個,開展電商培訓3599場,對10000貧困戶進行了電商幫扶。
柿子葉、南瓜藤等農產品,這些在城市餐桌上的稀罕物在農村隨處可見,但是好多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卻不知道這些農產品的價值。有了互聯網,有了信息的傳播與對稱,多名貧困老人跟著開電商的年輕人,力所能及地采摘身邊的農作物,讓過去眼里的廢物變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寶,同時也摘掉了貧困帽,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以前泌陽大部分農村沒有開通互聯網,上不了網就不了解外面的信息,有好東西也賣不出去。”泌陽縣張灣村村民田金滿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后來村村都通了互聯網,電子商務培訓也進了我們村,柿子葉、南瓜藤,這些東西我們那以往都扔的東西在網上卻挺搶手。”
田金滿說,“4G信號覆蓋后,手機上網速度很快,好多人來教我做直播。通過直播更直觀地把家鄉的農產品、中草藥類的采摘晾曬過程展現給大家,以前扔掉的東西現在變成寶了,家鄉以前的貧困老人們,他們去采挖草藥賣給我,一天可以掙一百多。我感覺通過互聯網、直播推銷農產品是大有可為的,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幫助更多家鄉的老人。”
河南在數字鄉村建設方面成效也十分顯著。由“扶貧”到“扶智”,該省大力推廣普及信息進村入戶、“互聯網+智慧黨建”、智慧農業、智慧校園、農業信息溯源等涉農平臺應用,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河南聯通協助建成4萬家益農信息社,“互聯網+智慧黨建”融平臺服務基層干部和群眾157.6萬人,“三農”服務熱線總呼叫次數達到1337萬次,智慧教育平臺服務全省2.8萬所中小學校2242萬名學生和家長。河南移動“藍天衛士”電子監控系統建成1.9萬個監控點,全天候守護碧水藍天,云視訊項目助力洛陽、商丘、駐馬店等地實現對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的信息溯源管理。河南電信積極參與“河南省精準扶貧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平臺注冊用戶突破97.9萬人,總訪問量達1409萬余人次。
孫力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將繼續加強農業農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切實解決好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網絡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