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曾在去年12月召開了5G創新合作峰會,連同最近的兩場會議可以發現,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將“5G“與“創新”關聯在一起。
的確,對于運營商而言,4G時代流量經營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今年一季度電信行業營收累計3323億元,同比僅增長1%,運營商營收增長壓力漸顯。此種情況下,運營商只有通過“創新“來構建5G的應用與生態,從而創造新的營收增長點。
正如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所說,下一步要加快5G產業鏈成熟,加大研發、試驗力度,特別要在5G應用上下大力氣,挖掘能夠快速部署的5G應用。
據記者了解,中國電信很早就確立了對警務、交通、生態、黨建、醫療等十大行業進行5G應用的探索;中國聯通(6.140, 0.08, 1.32%)也在近日發布了八大5G行業應用場景,包括“5G+無人駕駛”、“5G+智慧環保”、“5G+工業互聯網”、“5G+智慧港口”等。
以智慧港口為例,傳統的港口中,塔吊等操作臺中需要有工人實時操控,并且每個操控臺都要配備人員,成本較高;現在利用5G的低延時特性,港口運營方在操作臺中加裝高清攝像頭,這樣中控室只需少量人員就可以實現遠程控制,降低人力成本。
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圍繞5G行業應用已經出現了多輪投資熱潮,重點方向包括超高清視頻、邊緣計算等,而云游戲、AR/VR也是市場的關注點。國盛證券就指出,此前市場更多關注運營商在設備領域的投資,未來關注點將逐步向后端應用延伸。
在業界看來,5G的希望在于應用,5G的成功一定是商業模式的成功。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近日表示,5G的未知應用遠遠大于已知。據信通院測算,預計5G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為推動5G應用發展,王志勤建議,5G應用與網絡深度結合,以試代用,形成技術、標準、產業、應用的良性循環;地方政府也能夠有所作為,一方面是發揮政府引導和社會資金的作用,建立5G應用基金,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形成本地特色應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運營商在各個地方啟動的5G行業應用更多的是示范性質,尚未帶來真正的收入,運營商也正在探討5G應用將采取何種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將不再是過去針對流量進行收費,未來可能按照使用人數、收入分成等模式進行收費。
西南證券(4.750, 0.03, 0.64%)研報也指出,5G周期漸近,運營商可以深耕車聯網、智能制造等垂直領域,將帶來更多2B客戶合作與收入增量;同時可以依據客戶需求和網絡價值,衍生出以時延要求、速率保障、連接數等多個維度去計費;運營商還可以成為應用的孵化者和創造者,在價值鏈上更進一步。
不過,一位運營商人士也向記者提醒,業界對5G的行業應用已經做了很多探索,但現階段不應該過于發散,而應該聚焦于重點應用領域,集中資源探索,以實現運營商的業務轉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