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大數據應用場景牽引帶動作用,北京市選取冬奧會、城市副中心等7個城市管理領域,以及金融、教育、醫療、自動駕駛等公共服務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讓新科技為城市治理“賦能”。
這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12日出席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2019年高峰論壇時透露的。
本次高峰論壇圍繞“筑數據之基,賦智慧之能,共建北京數字經濟新生態”主題,聚焦大數據的匯聚共享、開放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三個重點方向,邀請行業權威專家、行業主管部門和典型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為北京市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和發展建言獻策。
潘鋒指出,北京市信息化正在從“網上”“云上”階段向“數上”“智上”不斷升級、演化。在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北京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他表示,近年來,北京先后發布并實施了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大數據行動計劃以及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等重要戰略,引領北京數字經濟走上持續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他談到,在“筑基”方面,北京創造性地利用區塊鏈理念和技術,建成了“目錄區塊鏈”系統,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北京效率,彰顯出北京的“大數據力量”。
為進一步筑牢“數據之基”,北京與華為共同成立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重點打造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關鍵核心產品,為各行業領域數據提供更為多樣、安全、高效的算力保障。
“大數據是優化城市治理的‘新鑰匙’”。他強調,依托大數據“筑基”工作成果,北京利用新技術手段,在“優政”“惠民”“興業”等方面不斷實現城市治理難題的破解。比如在區域管理創新方面,朝陽東壩鄉建設“365智慧管理服務平臺”,打通服務民眾“最后一公里”;海淀區以區塊鏈技術為依托,開啟“智慧審批”服務新模式。在提升市民體驗方面,即將上線的“北京通”新版APP將可辦理520項服務,全面開啟政務服務“網購”新時代。
他指出,為暢通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供給渠道,北京對公共數據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一般公共數據無條件開放;有條件開放數據,通過開放創新基地的方式,定向開放。為充分發揮大數據應用場景牽引帶動作用,北京選取冬奧會、城市副中心等7個城市管理領域,以及金融、教育、醫療、自動駕駛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入落實開展人工智能應用,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打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健康發展環境。
他強調,要實現“共榮”。北京積極發揮專家隊伍集聚的人才優勢,共同營造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新局面。北京將積極研究數據開發、應用及創新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和新路徑,比如針對金融、醫療、交通、教育等數據熱點需求領域,通過開辟“數據專區”的方式,推進政府數據的社會化利用。同時,北京將以大數據為抓手實現產業數字化,為傳統制造業插上“新翅膀”,努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結合人才資源和當前軟件行業發展趨勢,提出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堅持創新、驅動數字中國建設的有關策略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展示了未來交通發展的美好藍圖,重點介紹了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技術的最新應用動態。
在高端對話環節,與會嘉賓深度探討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助力城市治理、產業轉型發展和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分析研判了未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據悉,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高峰論壇自2014年起連續舉辦六屆,已成為北京市信息化領域一個高端智庫建言獻策的渠道和品牌。(完)(記者 杜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