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一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能(AI)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大數據積聚、理論算法革新、計算能力提升等因素將共同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8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共有201個項目獲得投資,獲投總金額達1117.19億元,投資總金額同比增長114.84%,主要集中在信息分發、計算機視覺、智能駕駛、機器人、智能芯片等領域。
"從投資頻次走勢看,2018年各季度投融資事件數總體保持穩定,在50件左右,在第三季度達到峰值,為58件。"在2019中國IT市場年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張頤介紹說,從投資額走勢看,各季度投資額相差較大,主要是受到部分公司的大額融資影響。
張頤認為,大額投融資事件的出現表明,頭部公司正進一步形成,資本進一步集聚。2018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企業熱衷于并購產業上下游企業,完善自身實力。而且國內外AI龍頭企業都熱衷于收購新興的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初創企業,以此提供各類人工智能工具,并完善自身的產品生態。
有關人士表示,從融資、團隊和發展規模來看,中國AI科技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其中一些優秀企業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嶄露頭角。記者了解到,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移動互聯網場景的科技企業之一,2018年開啟全球化戰略,為全球客戶提供統一的產品體驗,針對不同市場采取符合當地需求的本土化運營策略,建設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而商湯科技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也已深入布局安防、金融、手機、自動駕駛、零售等領域,并將業務拓展至日本、東南亞等地區。
"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多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張頤介紹說,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已擁有人工智能研發隊伍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設施齊全的研發機構,取得許多突出成果。在語音識別、視覺識別、中文信息處理等領域,我國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例如,中科院計算所發布了全球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清華大學研制出可重構神經網絡的計算芯片等。
張頤表示,即便如此,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比如在高精尖零部位、技術工業、工業設計、大型智能系統以及基礎平臺等方面。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商業化應用路徑尚不明確,政府和企業對產業發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產業發展面臨同質化、碎片化風險,而且大小企業一擁而上、炒作概念,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另外,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還面臨著創新人才匱乏等方面的挑戰。
據LinkedIn數據,我國從業經驗10年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比例不足40%,而美國的這一比例超過70%。"此外,我國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于應用層。而且國內缺乏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業的應用推廣。"張頤說。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盡管面臨多重挑戰,但也充滿無限機遇。張頤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在CPU、GPU等傳統芯片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絕大部分高端芯片依賴國外進口。但在AI芯片領域,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爆發,AI芯片得到了資本等多方關注,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國產AI芯片或能實現彎道超車。
張頤預計,人工智能產業將在各行業百花齊放,行業應用從重點突破到遍地開花,特別是小場景下的人工智能應用空間巨大。比如,前段時間,在北京亮相的全球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含有智能步道、無人車、智能語音亭等。"僅一個公園內就可以延伸出眾多應用場景,可見其發展空間巨大。"張頤說。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省市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結合當地基礎打造人工智能重點園區,并提供針對性的資金保障。例如,北京聚集龍頭企業、頂尖人才、資本等要素,發布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我國已經進入AI產業的"黃金窗口期"。未來,將有更多省市出臺相關政策,從而形成多點齊放的局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