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通安吉斯網絡(Dentsu Aegis Network, DAN)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民眾對于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對于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傾向最為樂觀,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答案之一可能在于,中國人比較相信他們的教育體系能夠給他們未來的成功提供充足的知識和技能。”中國電通首席執行官Susana Tsui如此認為。
中國電通發布的報告強調,68%的中國人認為,他們接受的正規教育為其提供了所需技能和知識,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國家,也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的41%比例。
Susana Tsui將教育體制的成功歸功于政府,她表示,“政府迅速推動在課堂上接受新技術并加以實踐,旨在培養新一代學生。”
“中國的人工智能課程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開設了,而且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甚至已經撰寫了新的教科書,內容涵蓋人臉識別和自動駕駛等主題。”這種大規模快速改革的驅動增強了國民的樂觀情緒。
一些關鍵研究成果顯示,73%的中國人認為,總體上看,數字技術的未來影響將是積極的,在創造就業和應對社會挑戰方面也是如此。中國的男性和女性對于數字技術的未來影響幾乎同樣樂觀,表現在數據上的差距僅為1個百分點,男性為73%女性為72%,而樣本的平均差距為男女相差7個百分點,男性49%,女性為42%。
中國的科技生態系統豐富而且完善,包括創新者、投資者、監管機構還有對新興科技態度友好的政府支持,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這一切都在引領中國的數字化增長。世界經濟論壇一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擁有7.31億網民,超過歐盟和美國總和。
隨著對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中國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投資市場。清華大學發布的一份題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的報告稱,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市場價值達到237億元,預計2018年將會增長75%。
中國正處于人工智能的潮頭,現在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老牌企業,各個行業都在廣泛使用新技術。隨著企業越來越多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中國政府對這一技術領域也投注了巨大希望。
到底是什么能讓中國人民信任人工智能在中國發展的未來呢?Susana Tsui說:“我在中國看到的是一種信心,即科技能夠快速推動全國經濟增長,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企業層面,數字技術讓農村以及城市受益匪淺。”
她還補充說,人工智能被視為另一種可以讓生活變得更輕松便捷的新技術,無論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語音識別技術幫助控制家居產品,還是能夠使用視覺識別技術對效率帶來的提升,人工智能技術都因此得到了大力的推動。【環球網智能報道 記者 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