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搭載135名旅客從上海虹橋機場平穩地降落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啟常態化運營。從1970年中國自主研制的“運十”飛機立項,到2023年C919成功首飛,中國人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大飛機夢”終于圓了。
躋身能夠自主制造大型客機的國家行列中,中國民航新時代正式開啟,航空制造也將開始譜寫高端制造新篇章!
專注于高精度定位技術研發,為政企客戶提供精確位置信息服務的四相科技,也非常有幸參與到C919國產大飛機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之重器”生產制造過程中,為我國航空制造產業智能化發展添磚加瓦!
全流程覆蓋,助力“圓夢工程”
作為中國商飛公司全資子公司和總裝制造中心,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飛公司”)主要承擔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飛機批產、C919大型客機和CR929寬體客機研制任務。目前,上飛公司ARJ21飛機進入批量生產階段,C919大型客機也于5月29日開啟常態化載客運營。
為打造全流程可視化智慧工廠,上飛公司通過對UWB定位市場上的硬件產品和定位系統穩定性能等進行多維度綜合考量,選擇四相科技UWB高精度定位系統及配套硬件部署在C919 /ARJ 總裝車間、ARJ 部裝車間、物流庫房及膠接廠房等多個重要生產車間內。
從物流到膠接、從部裝到總裝,四相科技高精度定位技術覆蓋上飛公司飛機制造生產全流程,為其打造智能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提供技術支持,甘做國產飛機身上的一顆螺絲釘!
實時定位與追蹤,為國產飛機生產智能化提供新思路
根據上飛公司有關C919 /ARJ 總裝車間、ARJ 部裝車間、物流庫房及膠接廠房等不同車間定位需求,四相科技因地制宜部署UWB高精度定位系統,確保區域內的定位目標獲得高精度、多維度、高實時性定位效果,為客戶打造可解決生產運營、人員管理、安全防范、提質增效多方痛點難題的工業物聯網平臺。
四相科技采用高精度室內定位、3D 建模、工時派發系統集成等技術將上飛公司智能制造工廠中的貨物、人員等物理實體重構于智能系統中,通過將采集的各類人員數據、生產制造/設備/環境數據等進行實時同步呈現,為國產飛機生產智能化提供新思路,輔助上飛公司實現工廠的可視化數字管理。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為元宇宙這一新賽道產業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也為元宇宙+工廠在大飛機等場景下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未來,四相科技不斷加強高精度定位技術與航空制造生產流程的深度融合,將高精度定位系統接入中國商飛的“工業互聯網+元宇宙”平臺,為國產飛機批量生產交付提供精確位置數據支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