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分論壇薈聚22位全國結直腸癌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以主題發言、青年論壇等形式,圍繞腸癌早篩早診早治相關內容進行學術分享及討論,共譜結直腸癌防治領域的新篇章!
部分嘉賓留念
嘉賓致辭
會議伊始,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錫山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結直腸癌五年生存率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我們需要改變觀念,要把工作重心前移,提高早篩早診早治率,力爭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需要國家、社會和個體的三方聯動。只有當個人、社會、國家整體形成早篩早診早治體系的時候,才是我們腸癌診治水平上升、人民健康有保障的時候。此次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希望大家能夠一起發力,共同推進腸癌早篩早診早治工作。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錫山教授
上半場精彩分享
上半場學術分享分別由深圳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潘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劉明和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王海江、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陳建思主持,四位來自國內結直腸領域專家從不同維度做了精彩分享。
于君教授《結直腸癌早篩生物標志物的探索與實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消化道腫瘤實驗中心主任于君教授從早期篩查結直腸癌這個日益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的惡性腫瘤的初衷出發,介紹了如何一步步探索出糞便miR-92a作為結直腸癌篩查的極具實踐診斷技術價值、以及與晉百慧生物團隊合作開發的睿長太®糞便miR-92a檢測試劑盒產品的過程。
于君教授介紹到,通過對FDA批準的Cologuard(DNA多靶標突變及甲基化+FIT檢測)檢測產品的分析研究發現,該產品存在檢測實驗復雜、費用昂貴、對腺瘤發現率不高及不適用于亞洲人群(亞洲人群KRAS突變率低)等問題。miRNA-92a是首個發表的基于microRNA的腫瘤分子靶標,在國內外學術界有重要的影響。于君教授團隊與于浩洋博士率領的晉百慧生物團隊強強聯手、緊密協作,成功開發出睿長太®糞便miRNA-92a檢測試劑盒,希望國人受益。
趙青川教授《腸癌風險人群篩查新模式的真實世界驗證》
西京醫院消化病研究所主任趙青川教授著重介紹了miR-92a在腸癌平均風險中的前瞻性臨床研究。我國結直腸癌現狀不容樂觀,糞便基因檢測無侵入性,敏感度、特異度高,腺瘤的檢出率遠高于糞便隱血試驗,是具有前景的檢測手段,miR-92a在腸癌平均風險中的前瞻性臨床研究中進一步驗證,糞便miR-92a檢測適合對結直腸癌平均風險?群對包括結直腸癌、進展期腺瘤和息肉的篩查,有效篩出癌前早期病變并轉介結腸鏡檢查、干預,更適用于社區普通人群篩查。
彭績教授《深圳市腸癌早篩民生項目經驗及案例分享》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彭績教授以深圳市為例,分享了社區居民結直腸癌篩查的經驗。彭績教授提到,社區篩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學效益,但也存在篩查人群覆蓋率不高、依從率不高、醫療機構腸鏡水平不同等問題,希望能從完善腫瘤預防與控制衛生服務體系、健全臨床篩查醫院網絡等方面實現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的目標。
黃忠誠教授《湖南省結直腸癌早篩早診現狀及思考》
湖南省人民醫院學科顧問黃忠誠教授以湖南省為例深度剖析了我國結直腸癌的防控現狀并指出,早篩早診早治工作需多部門聯合開展,在政府部門相關政策的保障下,應促進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將無創的新型篩查產品推廣進入醫院、超市、藥店及網店;醫療機構需將以治療為主的“被動診治”轉變為以防治結合的“主動篩查”,加強醫防融合;相關媒體應加強宣傳、提高依從性,共同推動我國腸癌早篩早診早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上半場主持人風采
下半場精彩分享
下半場學術分享由華西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主任王自強、四川省腫瘤醫院外科主任兼腸外病區主任燕錦主持。
夏立建教授《早期大腸癌局部切除的思考》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夏立建教授以案例分享的形式詳細闡述了對早期大腸癌局部切除的思考。夏立建教授指出,在臨床上,規范開展TEM要重視病人選擇,最重要的是發現N+和M1的病人,避免治療不足。另外,結直腸癌患者做完手術后并不意味著治療的終結,對于結直腸癌,外科手術治療僅僅是第一步,局部切除術要注意病變的異形。
馬娟教授《炎癥性腸病相關腸癌的現狀與探索》
廣東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馬娟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IBD流行病學、發病特點、臨床癥狀、發病原因。系統地分析了IBD診療近年來的進展、現有技術手段以及診療策略的改變。馬娟教授表示,IBD的及早診斷以及正確治療,是防止其產生癌變的基礎,miR-92a表達水平可以作為CRC的biomarker(IBD/UC患者),IBD患者可每年進行一次糞便基因檢測預防IBD發生癌變。
李春雨教授《腸癌分子檢測在肛腸疾病中的應用》
中國醫大四院肛腸外科主任李春雨教授從腸癌誤診和分子檢測技術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李春雨教授指出,腸癌是可防可控的,但在我國的直腸癌病例中,在獲得確診和治療前,高達八成腸癌患者誤診為痔瘡。糞便基因檢測能有效識別腸癌,排除腸癌風險。李春雨教授強調,必須從提高大眾對腸癌的認識、提高臨床醫生的警惕性、提高對青年患者的重視三個方面提高腸癌預防意識。
青年學者論壇
青年學者論壇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科室行政副主任劉凡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戴勇主持。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外一科、醫務部副主任李龍、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消化內科副主任戴世學、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徐飛鵬、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初大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趙亮亮、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肖志剛六位嘉賓圍繞腸癌早篩早診早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李 龍
戴世學
徐飛鵬
初大可
趙亮亮
肖志剛
下半場主持人風采
此次大會不僅為專家學者交流經驗、共享技術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更是讓我們有幸與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醫學同道切磋學習、探討交流,期待未來各學科領域研究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結直腸癌的早篩早診早治工作邁上新臺階!使更多百姓獲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