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碳環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居民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也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共享電單車問世以來,已代替小汽車及摩托車,成為市民出行考慮的第一選擇。
據了解,超三成的用戶將共享電單車作為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外加雙碳背景下,人們也更愿意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共享電單車全行業每年可減少163.6萬噸碳排放量,數字非常可觀。
人民出行由人民出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與運營,2021年人民出行共享電動自行車覆蓋了全國100多座城市,年累計服務超過十幾億人次。在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不斷加強的情況下,共享電單車也進行更新換代,助力推廣數字化交通裝備。人民出行以智能慢行交通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專注于慢行智慧交通體系化建設。是數據助力,科技助力各地方政府重塑電動自行車和公共電動自行車產業的示范工程。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圍繞大數據發展的閉環,并取得了一定的產業優勢。人民出行也是唯一一家獲得數據安全等保三級的企業,保障用戶數據安全無憂。
新國標實施后,80.1%的用戶認同共享電單車騎行過程中安全系數更高,體驗感更好。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完全符合中國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標準,并獲得3C認證,嚴格遵循“一車一牌”,每輛電動自行車均購買保險,力爭為用戶做到“通行無憂”。在車輛功能上,全系車輛采用48伏鋰電池,一塊電池充滿電僅需1.25度電,滿電狀態下續航可達80-100公里;配備可承重1.5kg重量的鋁制車筐 ;LED光源防水感應大燈,夜間自動開啟;超耐磨免維修前后輪胎,寬大減震鞍座設計,便于維護的剎車系統以及IP67整車防水功能。車輛設計采用人體工學,創造舒適騎行。針對操控細節,反復推敲人機關系,定義最合理尺寸,為用戶帶來最為輕松自如的騎行體驗。
使用共享電單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人的短途出行需求,2-5公里范圍內選擇共享電單車出行的人群占67.5%,以共享電單車代替私家車,可以不受路況擁堵限制,普遍比駕車更節約出行時間,提高出行效率。
但在龐大的共享電單車出行需求面前,也較容易產生亂停亂放、占用人行道等擾亂正常交通秩序、影響市容市貌等問題。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結合“電子圍欄”技術優勢、北斗與GPS雙定位系統,支持劃定騎行區域、指定停車站點以及限定禁行區域,并通過北斗精準技術、RFID等前沿科技,實現90°無樁式、RFID 定點定向停車,規范騎行和停放行為。
人民出行總裁胡北寒表示:共享電單車更為低碳環保,符合現代人出行理念。同時能夠滿足大多數人代步需求,提高出行效率。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助力培養市民環保意愿,將綠色生活方式得到推廣、綠色出行方式得到普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