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從哪里來?它們什么時候開始在城市中與我們相伴?11月16日下午,好視通公益課堂系列課程的第一期《尋找大自然的生命密碼》,以“線上互動+線上直播”的方式火熱開講。
本次課程由植物科普作家孫海在成都市青羊區圖書館主講,通過好視通教育視音頻能力云平臺,來自廣東深圳、甘肅敦煌、云南孟連、北京朝陽、陜西西安等地的31個班級約1500名學生,跨越千里使用好視通教育全場景互動一體機E8、三個課堂平臺遠程接入課堂,共同觀看并參與此次課程,通過沉浸式互動教學與孫海老師一起探尋大自然的生命密碼。
成都市青羊區圖書館主講課堂
各地同步接入主課堂
課堂上,孫海老師首先與遠端參與本次課程的1500名學生做了自我介紹,并就城市植物觀察課設置的目的、意義和要求進行了講解。北京、敦煌、孟連等地的學生代表,通過好視通智慧教育的聽課端,圍繞自己家鄉最有特色的植物與孫海老師和參與課程的其他學校學生進行了分享。
北京學生分享華北地區特色植物
敦煌學生分享西北地區特色植物
孟連學生分享西南地區特色植物
“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在隨后的課程中,孫海老師圍繞大家熟悉的詩人杜甫在成都草堂中創作的詩詞,對成都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植物以及杜甫的草堂生活進行了講解。
孫海老師講解杜甫草堂生活
在授課過程中孫海老師遠程接入各地班級進行現場互動,讓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中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讓課堂精彩紛呈。學生們透過詩詞中杜甫在草堂與樹木比鄰而居的生活片段,不僅欣賞到詩人筆下的樹木和風景,更實現了對至今依然生活于這片土地上的眾多中國原生植物的探尋,了解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讀懂了一位大唐詩人極其豐富的內心。
孟連班級遠程接入主課堂
在孫海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們學習氛圍濃烈,對植物和詩詞產生了濃厚興趣,迅速掌握了課堂要點。通過此次城市植物觀察課,讓參與課程的學生們學習了觀察大自然的方法,了解并掌握了植物根莖葉花果的基本常識和優美的詩詞,培養了觀察事物的專注力,激發了他們對自然探究的興趣以及對家鄉和自然的熱愛。
深圳龍津中學分課堂現場學習氛圍濃郁
主要課程內容結束后,孫海老師通過好視通教育視音頻能力云平臺與各地學生共同回顧了本次課程的內容,對課程進行小結,通過互動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課堂知識。“這是棣棠、這是梧桐、這是枇杷”“穿越回唐朝前往草堂拜訪杜甫,杜甫會請我吃槐花麥飯” ,在同學們洪亮的回答聲中本次課程圓滿落下帷幕。
敦煌學生與孫海老師遠程互動問答
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實施,三個課堂在全國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應用價值也得到了普遍認可,但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雙減” 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校課后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學校對高質量內容的輸入和跨區域的交流需求日趨強烈。
針對各地學校需求,好視通誠邀科研機構、博物館、出版社的專家學者,面向全體教育用戶,推出“公益課堂”系列課程,希望通過多領域專家學者的領航,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提前做好生涯規劃、點亮人生夢想。同時也為好視通全國教育用戶構建交流平臺,鼓勵各學校共享高質量、有特色的原生課程,促進教育資源共享。
教育,是國之大事,關系千家萬戶。未來,好視通將持續發揮自身音視頻技術優勢,積極響應“雙減”要求,為各地學校連接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和服務,為孩子們帶來更豐富多彩、更有價值的公益課程,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億萬孩子共享精彩課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