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據外媒報道,由中國、德國、英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表在《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動物精子樣本,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億年前。
報道稱,這些精子是在琥珀中發現的,它們來自于一種被稱為介形蟲的具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物。介形蟲大小通常1毫米左右,但是發現的精子卻相當“巨大”,長度約占介形蟲的三分之一。
據悉,介形類介形類是最常見的化石遺跡,從奧陶紀一直延伸到現在,跨度超過4.8億年。而介形蟲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層學意義,在古環境重建和生物演化研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次發現的琥珀中共保存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其中包括雄性、雌性和幼體,展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細節。通過與現生介形類的生活環境對比,研究認為這些介形蟲當時生活在靠近海邊的瀉湖環境中。
研究小組利用三維X射線掃描(CT掃描)觀察琥珀,并重建了介形蟲的三維模型,精細還原了這些介形蟲的殼體和軟軀體的形態特征。
研究人員表示,基于化石功能形態學分析和現生介形蟲的形態和生態學觀察,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此外,研究人員還認為這種包含巨型精子的復雜生殖行為提高了介形蟲交配的成功率,促進了非海相介形類在晚中生代的輻射演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