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斷明顯,智能家居快速擴張,作為早期智能家居“入口”和“大腦”的智能音箱,也在逐漸成熟之后進入了增長的瓶頸。智能穿衣鏡、智能健身鏡、智能浴室鏡等新的“智能屏”產品,也開始逐漸沖擊智能音箱市場。
產品豐富 兼容不足
“剛買來時還覺得很新鮮,現在很少用了,有時控制家電更喜歡用手機。”作為科技產品發燒友,市民朱先生邊說邊向記者展示著家里的幾臺智能音箱。從音箱的型號來看,最老的一臺也是2019年出產,作為電子產品,無論是設計還是功能都并不算“老”。但朱先生表示,控制不同智能家電要在不同產品音箱上操作,有些麻煩,手機上只用切換幾個不同App就能實現,所以現在懶得用智能音箱去控制智能家電,智能音箱也只剩下音箱的聽歌功能還在常用。
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注意到,使用的兼容性問題主要出現在比較早期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家電當中。2021年之后,隨著各大平臺開始開放智能平臺的接入,更多的智能家居家電開始同時支持小米小愛、小度在家、騰訊、天貓精靈等多個智能音箱平臺。但即便如此,在智能家居家電的實際控制“頁面”當中,還是和平臺有直接協議合作或者定制版產品,使用更順暢,控制界面更人性化,在其他“兼容”的平臺“連接中斷”“操作無效”“指令混淆”等情況時有發生。
最早入局 后勁不足
雖然智能家居逐漸進入爆發期,但最早入局的、被稱為智能家居“入口”和“大腦”的智能音箱卻遭遇了增長“瓶頸”。根據某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654萬臺,同比下降3.5%。市場頹勢在2022年初并未好轉,2022年1月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05萬臺,同比下降19.4%,環比下降3.5%。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由于進入智能家居市場較早,智能音箱已經在2020年前后完成了第一波的市場擴張,很多初期的用戶群體已經擁有不止一臺智能音箱,同時近兩年的產品迭代除了屏幕尺寸方面并沒有跨越式的升級,很多初代音箱如今仍能正常使用,因此更新設備的需求并不旺盛。另一方面,對于有首次購買智能音箱需求的消費群體來說,如今智能穿衣鏡、智能健身鏡、智能浴室鏡等新的“智能屏”產品,無論從設計和配置都已經遠遠超越傳統智能音箱,極大地沖擊了中高端智能產品的“入口”市場,使得智能音箱只能維持在千元甚至千元以下的價格區間,以實用性和性價比來堅守中低端市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