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消息各大廠商爭相布局,焊接機器人起勢在即。
經歷了 2019 年的“寒冬”,2020 年疫情刺激下機器換人需求激增,進入到 2021 年,工業機器人又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尤其在焊接機器人領域,國產焊接機器人廠商紛紛摩拳擦掌,一場焊接機器人國產替代的“暗戰”已經悄悄打響。
近日,焊接設備龍頭企業佳士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 1 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惠州市億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億沃科技),據了解,該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金屬切割機焊接設備銷售、工業機器人研產銷等,未來,億沃科技將發力數字化焊機及自動化設備產業發展方向。
早在今年 3 月份,佳士科技便推出了數字化焊機 JET20 系列 27 款機型產品,該產品搭載了智能焊接支持系統,運用 Dust-Free 獨立風道等專利技術,焊接性能提升 30% 以上,完美提升用戶體驗。
同樣在今年 3 月份,工業自動化控制供應商柏楚電子發布募集 10 億元資金公告,并明確資金將用于三大項目:一是智能切割頭(資金使用規模不超過 4 億元),二是智能焊接機器人及控制系統(資金使用規模不超過 3 億元),三是超高精密驅控一體項目(資金使用不超過 3 億元),其中在智能焊接機器人方面,規劃智能焊接機器人工作站 1000 臺的產能。
無獨有偶,4 月份,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公布了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過 7.95 億元拓展焊接機器人產品市場、布局細分醫療領域,提升自動化軟件核心競爭力,其中 1.55 億元將用于標準化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產業化項目,這是繼公司收購全球焊接機器人龍頭 Cloos 之后在焊接機器人領域的又一大動作。
6 月份,在上海的埃森焊接展上,埃斯頓發布了包括 ER8-1450,ER12-1510,ER20/10-2000 焊接機器人,QRC-300/350/410 六軸關節型機器人等在內的多款焊接機器人新品。
華數機器于今年上半年推出 HSR-JH605E 焊接機器人,該款焊接機器人采用自主研發的核心零部件,成功克服了焊接機器人抖動、工藝、焊接穩定性等世界性行業技術難題,具有智能預警和智能檢查功能,一旦氣體不足能夠自動報警,防止無氣體焊接導致工件報廢,提供產品良率。
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國產焊接機器人銷量飆升
雖然,從品牌知名度上看,ABB、KUKA、FANUC、IGM 等外資品牌依然占據我國高端焊接領域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隨著國內廠商的大力布局加碼,焊接機器人的國產替代效果比較顯著。
據 IFR 統計顯示,2020 年我國焊接機器人銷量約為 3.8 萬臺,而作為焊接機器人龍頭的卡諾普 2020 年焊接機器人銷量約 3000 臺,市占率接近 10%,卡諾普在國內市場的焊接機器人存量已經接近 6000 臺。
國內廠商的崛起帶動國產焊接機器人出口也有明顯增長。2016 年-2018 年,我國焊接機器人出口均不足千臺,近兩年均在 1400 臺以上,增幅接近一倍。
同時,焊接機器人的進口量從 2016 年的超過 500 臺急速下降至 2020 年的 200 余臺,這也反映了國產焊接機器人在國內市場的可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
焊接機器人市場前景可期,從目前的應用來看,汽車行業是焊接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有近 40% 的焊接機器人應用于汽車行業,其次是 3C 電子行業,而在船舶制造、工程機械、建筑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才剛剛起步,尤其是建筑鋼結構產業對焊接機器人的需求正在不斷釋放,焊接機器人市場空間極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