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山西率先布局25個主導、顛覆、前瞻性產業,以期在未來產業競爭中贏得先機。
24日,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發布會上,山西對外發布未來產業布局、發展路徑。
“在綜合考慮優勢產業領域和國家對未來產業發展整體布局的基礎,山西分別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變、無中生有4個層面提出25個未來產業領域。”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馬運俠說,山西確定信創、大數據融合創新、碳基新材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核能、氫能、量子產業等25個未來產業方向。
山西省工信廳技術創新處處長史智鋒介紹,基于產業現狀,山西遴選信創、大數據融合創新、碳基新材料等9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導性未來產業,加快成為全國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遴選云計算與工業互聯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核能等7個潛力高新產業作為先導性未來產業,快速形成產業規模,逐步成為全球未來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山西確定可能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新增長點的量子產業、區塊鏈產業、碳基芯片等4個產業作為顛覆性未來產業,加快推動產業完成從實驗室、小試、中試向產業化的轉變,形成顛覆性產業發展集群;超前謀劃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與虛擬現實等5個產業作為前瞻性未來產業,推動實現從0到1突破,提升山西未來產業整體高度。
作為一種新的產業領域,發達國家紛紛加強布局未來產業,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已提前謀劃顛覆性、變革性產業發展,加大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科技等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投資研發。
“國內眾多省市都圍繞人工智能、半導體、工業互聯網等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前瞻布局,著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搶占先機。”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說,山西先后建成中科院煤化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煤基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重點研發平臺,太鋼集團、太重集團、中車太原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集聚了碳纖維、新型半導體等一批國內國際一流創新團隊,為未來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按照規劃,山西將分三個時間階段來謀劃未來產業。
“到2025年,山西成為我國發展未來產業先行區。到2035年,山西成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示范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學、航天航空等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名列國內前茅,重點產品和服務覆蓋國內主要市場。”馬運俠說,到2050年,山西未來產業將構建起較成熟的產業體系,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重點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主要市場,形成一批國際領軍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