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消息,人工智能深至科技宣布完成B輪億元級融資,本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深至科技CEO朱瑞星表示,本輪募集資金將被深至科技用于加速超聲產品的深化與商業化的加速。
深至科技創立于2018年,專注于超聲AI研究,是世界范圍內少數幾家擁有原研底層算法的超聲人工智能公司。2年時間,其AI超聲輔助診斷病種亦已涵蓋甲狀腺、乳腺、肝臟等二十余病種,在超聲硬件、人工智能系統、芯片、云計算方面獲超過50個國內外專利,并成為國內少數掌握動態醫學影像分析的超聲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僅在2020年一年,深至科技就完成了三輪融資,浙商創投、舜懿資本、美年健康均有入駐。
基層醫療是一個更大的市場,這里存在超過90萬家醫療機構。深至科技CEO朱瑞星介紹,對于這樣一個市場,深至科技要做兩件事:
“第一步是降低超聲的使用成本。我們以軟件方式提升超聲硬件性能,這意味著基層醫療在采購超聲設備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我們將配合醫療機構對醫生展開系統化的超聲培訓,以幫助更多醫生有效使用超聲設備。”朱瑞星說。“過去,培養一個合格的超聲醫生需要3-5年時間,如今有了AI之后,我們將立足于基層培訓體系,更好地滿足醫務工作者的需求,推動超聲培訓流程更佳流暢,更為貼近基層使用場景。”
“第二步是通過AI降低醫生使用超聲的門檻,輔助醫生進行超聲診斷,這也是現階段AI的核心能力之一。這一步考驗的是深至的硬實力,自然也是深至的壁壘所在。事實上,除了海量數據的加持,深至擁有自研的超聲AI底層算法,能夠提供接近于‘1’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朱瑞星表示,對于臨床專科化的醫生而言,AI能夠提供事中與事后的質控。“每次超聲掃描醫生需獲取符合質控要求的數個結果,但由于壓力、角度都會影響圖像,并非每次結果都能準確有效。為了防止無效的切面采集,深至科技的AI會對生成的影像進行實時判別,整個分析過程延時控制在10ms-50ms。這樣的采集將不僅局限于超聲科之中,還可用于泌尿微創外科、內分泌科的臨床穿刺場景之中,為手術提供引導、評估。”
截至目前,深至科技的產品已經服務了超過600家醫院,覆蓋領域自三甲至基層。深至的下一個目標,是加速產品三類證審批,實現落地到商業化的轉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