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為文化消費打開了新端口,從博客、貼吧的興起,再到網絡游戲、知識付費的浪潮,其實數字創意產業離我們并不遙遠。為此,《經濟》記者采訪了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端,講述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那些事兒。
“數字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引領、以數字技術支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陳端表示,數字創意產業涵義廣泛,主要包含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創意設計、VR、在線教育等7個細分領域,底層技術支撐包括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造型、虛擬現實、3D顯示與打印、新型3D建模、數字化感性、數字雙生子等。
“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全世界的創意經濟每天能創收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目前全世界的數字創意產業都處在新興階段,縱觀全球,新興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代表了先進生產力。不難理解,各國對數字創意產業為何格外重視。自我國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數字創意產業”概念,數字創意產業領域愈發活躍。
陳端談到,我國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技術紅利不斷涌現,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處在迭代更新之中,不斷地為優質創意提供更多元豐富的發揮空間;二是,政策紅利疊出,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亮色與引擎,政策利好不斷;三是,人口紅利優勢顯現,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數碼原住民逐漸登上文化消費的主流舞臺;四是,資本紅利,以電競游戲領域為例,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競技市場,各類資本開始積極介入這個有上千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
近幾年來,國家鼓勵文化金融領域的創新,民間創投資本對數字創意產業也頗為熱情,進而推動了產業資源聚集和產業生態快速完善。陳端補充,雖然數字創意產業“風頭正勁”,但自2018年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引發的資本寒冬和游戲限版號、內容平臺強化主體性監管等因素可能會在短期對產業發展形成一定困擾。“從政策取向上,對數字創意產業實行監控、引導與規范并行,或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