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傳來消息:2018年度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出爐,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共157個單位)中,杭州高新區嶄露頭角,綜合評價排名再次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中關村和深圳高新區。
這并非杭州高新區(濱江)第一次進入前三甲。在2016年度的國家高新區評價中,杭州高新區(濱江)曾勇奪探花,僅次于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
這是個含金量如何的榮譽?這一次獲獎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又是杭州高新區(濱江)?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開展的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整個體系非常復雜,指標非常繁多。無論是從專業度還是權威性,含金量都非常高。
評價指標體系由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4個一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下設40個二級指標。
這一次,杭州高新區四個一級指標首次全部進入前四名,其中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從第九名升至第四名,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從第十三名升至第二名。另外,在人才結構優化、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技術市場活躍度、企業節能降耗等方面的表現也很突出。
“評選結果前20強中,杭州高新區是地域面積最小的一個,卻能在眾多高新區中脫穎而出,拼的是真實力。”杭州高新區(濱江)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
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高新區(濱江)憑借的是什么?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
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區(濱江)專利申請量1127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236件;專利授權量623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42件。今年,區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技術發明獎3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16項,獲獎數列全省各區縣第一。通過改革和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前10個月,全區技術合同交易額達41.47億元。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政府鼓勵企業創新,企業自己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創新。
據了解,目前濱江累計有省級研發中心205家;市級研發中心28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省級企業研究院57家。據數據統計,1-9月濱江新辦工商注冊企業6509家,增長10.9%。
除了創新,還有孵化器。高新區(濱江)像一個超級大的孵化器,培育孵化了像阿里巴巴、??低?、新華三這樣的一流大企業。
此外,幫助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一步步成長,讓優質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中發芽、成長、壯大,也是高新區(濱江)堅持的。2018年,高新區(濱江)新公示省、市級孵化器分別為5、12家,累計擁有市級以上孵化器35家(其中公示12家),其中國家級7家,在孵企業達1504家。新公示市級眾創空間8家、新增省級眾創空間1家、新增市級國際化眾創空間2家,累計擁有市級眾創空間32家(其中公示8家),其中國家級12家,孵化面積達4.99萬平方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