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4日),經濟觀察網自知情人士處獲悉,中關村示范區已經于近日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 的名單,總計不到30家企業,以“黑科技+獨角獸”為篩選企業的關鍵詞,剔除了“獨角獸”中模式創新類企業。
上述知情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納入名單的企業有非常詳細的篩選標準,包括專利數據、營收等,但是對于具體營收情況還只是用估算的方式或者由企業自報的方式。
中關村是中國科技創業的聚集區,同時也是上市公司的聚集區,按照此前媒體統計,北京轄區310家上市公司中,位于中關村園區的多達222家,幾乎包含了轄區除個別大型央企和金融地產企業以外的所有上市公司。更為重要的是,聚集在中關村的上市公司主體為民營科技類公司,這些公司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動力。
資本市場當前絕對焦點——科創板,正以超預期的速度迅疾推進。
近日,上交所召集會員理事、監事召開座談會,就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征求市場意見。與會的11家會員主要負責人圍繞科創板發行上市標準、發行承銷方案、交易制度、持續監管,以及注冊制試點實施方案等議題逐一討論。據悉,上交所已完成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方案草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上交所人士處獲悉,2019年1月份大概率會發布科創板實施辦法和細則。2019年6月之前會啟動科創板的工作,而最快或在2019年3-4月份就能接受有關企業的申報材料。
上市標準:考慮市值、收入及特定行業指標
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在科創板上市呢?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科創板的定位是面向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
“在產業政策方面,科創板企業應屬于國家鼓勵和支持的行業。科創板會明確負面清單,對于去產能的行業以及高污染危害環境的行業明確禁入,對于傳統金融行業、房地產業等也不會接納。”一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表示。
科技型創新企業必須擁有核心技術,擁有領先的科學技術,而現有的一些商業模式并不適合科創板。
“首先一些模式創新類企業科創板不歡迎,因為商業模式成立與否尚不可知,上市風險很大。第二,一些只是應用了時髦技術的創業企業,比如無人機送外賣也不適合科創板。第三,對于有些領域噱頭成分過大的技術,比如區塊鏈等,技術本身尚未成型,也不適合科創板。”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科創板需要的企業是細分行業龍頭,是在國內當前制度框架內難以上市的‘隱形冠軍’。”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對于如何判斷申請企業是否為科創企業,后續會要求券商在申報時明確陳述理由。
業內人士分析,科創板上市標準或將參考成熟市場的上市條件,綜合考慮市值、收入以及特定行業的指標,比如創新藥企業的臨床進程。
“科創板面向的是在當前制度框架內無法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對標納斯達克和聯交所。科創板上市標準將參考這些成熟市場的上市條件。”接近上交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未來的上市標準還未最后確定,但大致的制度設計方向基本成型。
“可以不要求企業盈利,但需具備一定的收入規模,市值也要有一定的體量。科創板上市企業應該是在PE投資階段的,而不應是天使輪以及VC輪投資階段的企業。”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
“對于互聯網和醫藥企業大概率不會設盈利指標,否則推出科創板和注冊制就失去了意義。在這方面證監會應該會參考港交所。”一家南方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今年4月份,港交所開始實行改革后的上市規則。其中,主要變革之一就是允許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這一方式或也將出現在科創板中。業內人士表示,預計無收入的創新藥企業也會被科創板接納,可作為特殊行業設立特殊標準,具體的標準可能是臨床進程。
“至于是臨床二期完成還是臨床三期完成尚在討論中。目前傾向于臨床三期完成,科創板初期需要控制整體風險。但科創板未來會立足實際情況,比如滿足各標準的企業數量與綜合風險,也可能以臨床二期完成作為標準。”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未來可能不會在細則中明確臨床進程標桿,但會在監管中給予一定的指導。
“市場和存續期也需考慮,但最終標準還沒確定。”上海一位券商人士表示,比如,在存續期方面,可能會要求成立滿兩年也可能是滿三年。
“科創板的上市標準和監管方式需要一個持續不斷完善的過程。但在科創板初期可能不會有過多特殊性的考慮,而會綜合各行業情況選取相對均衡的數值作為主要標準。”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交易制度:
同股不同權納入討論
“科創板將適用連續競價,主要交易制度和主板不會有顯著差別,這一交易制度設計吸取了新三板的經驗和教訓。”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在漲跌停板制度方面,科創板將會相對于主板而言更為開放,可能設計更大的漲跌停板幅度。
“科創板可能會設計單次‘T+0’制度,即可以讓投資者具備一次日內買入并賣出的機會。”一位券商人士認為,這可能是考慮到漲跌停板幅度變大,需給予中小投資者在不利情況下日內退出的機會。
此外,在合格投資者方面,或將吸取新三板市場的經驗,可能以50萬可投資資產作為準入標準,從資金實力和投資經驗兩個角度對投資者的適當性進行規范。
在減持方面,業內預計,相對現在的鎖定期制度以及減持新規會有一個較大程度的改變。大概率會參考港交所6個月鎖定期的規定,但具體執行的鎖定期標準可能會長于6個月。
盡管科創板部分制度借鑒了新三板,但在新三板與科創板間沒有任何直接轉板的制度設計。“新三板企業若計劃在科創板上市,仍需先從新三板退市,再向科創板提交申請材料。”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告訴記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推出科創板消息之后,一些擬IPO企業開始轉向科創板。業內人士認為,科創板推出初期,或將對主板產生“吸血效應”。
“預計初期不會以很快的節奏推動科創板IPO,待市場預期穩定時再以正常的市場節奏推動科創板IPO。”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事實上,本次科創板相關制度的設計更多借鑒港交所經驗。比如針對“同股不同權”問題。“科創板能否接納同股不同權尚在討論中。其實同股不同權的設計比較符合創新創業企業的架構,目前大家的意見還是比較支持同股不同權的安排。”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