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福建師范大學等單位21日聯合發布最新出版的《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表示,在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中,位居前三的依次分別為北京、上海和深圳。
30分到50分的接近7%,高于50分的占比為1.1%左右。
黃茂興介紹,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的基本原則,《報告》共選取274個城市作為樣本,分為五個梯隊。黃茂興稱,北京、上海、深圳分別為前三名。在前20名中,大部分城市位于東部沿海發達的省份,西部省份較少。從評價分值的情況來講,總體不太均衡,274個城市當中有235個城市的創新競爭力在10分到30分之間,比重接近60%;
黃茂興提到,《報告》將創新競爭力的概念界定為一個城市在全球范圍內對創新資源和要素的吸引力、整合力,對創新空間的擴張力,對競爭市場的爭奪力,以及對其他城市和地區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黃茂興稱,《報告》構建了城市創新競爭力的指標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指標評價體系有三級,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31個三級指標,涵蓋系統層、要素層和基礎層三個層面。5個二級指標涉及創新基礎、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黃茂興舉例稱,創新基礎主要考核一個城市在經濟投入方面,比如GDP、財政投入、教育科技投入、FDI等相關方面的指標。創新環境則主要考核千人因特網用戶數、高新技術園區數、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等指標,主要來反映一個城市在創新環境的搭建方面、營造方面提供的環境支撐。
黃茂興表示,從得分的標準差來看,總體比較小,各個評價樣本之間的差距不是特別大,不過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差距很大。從區域分布來講,城市創新競爭力得分比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前50名中有34個城市在東部城市,比重達到68%;前30名中有20個城市在東部地區,前10名中有8個在東部地區。黃茂興認為,這反映出東部的發達城市在經濟基礎、科技創新投入、人員,以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優勢比中西部地區明顯。
此外,黃茂興指出,從4個直轄市的評價來看,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天津第四,重慶第十五。黃茂興表示,這反映出北京、天津、上海在總體創新競爭力的優勢比較明顯,這四個直轄市代表我們國家新一輪產業變革和創新的高地。從15個副省級城市的評價來看,排名前三位是深圳、廣州、杭州。黃茂興認為,這些城市創新能力比較強,有較強的實力和潛力。
黃茂興還指出,從15個副省級城市的地域分布來看,排名靠前的都是東部發達城市,城市創新競爭力很重要的表現就是東高西低,這跟我們國家整體區域發展態勢也比較吻合。從15個副省級城市的二級指標的得分來看,優勢主要集中在創新基礎、創新環境和創新投入,這三個方面的基礎表現出來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