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調研員何錦龍12日在2018第三屆德令哈光熱大會上表示,中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光熱鏡面等主要產品產量均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并持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目前已基本實現光伏、風電、光熱產業的全鏈供應。
據何錦龍介紹,近年來,中國企業家不斷在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領域直追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在規?;矫娅@得驚人成就,而且在技術性方面取得不俗成績。同時,又在光熱、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奮起直追,成為這個時代全球能源供應的先行者。
“中國‘富煤、少氣、貧油’能源資源結構矛盾突出,光伏、風電、光熱等多類型新能源供應模式前景廣闊。如何發揮好多型能源互補優勢,探索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最優方案,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路徑。”何錦龍分析稱,而光熱在其發電穩定性、持續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也是推動多能互補的重要技術支撐。
國電集團原副總經理、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謝長軍認為,光熱發電具有光電轉化率高、儲能效率高、連續穩定發電、調峰能力強等多種優勢,可提供基礎電力支撐,對解決清潔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提升清潔可再生能源結構比例具有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而這三個指標目前基本都達到了,我國在光熱發電方面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實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基礎,在一些關鍵設備、核心技術領域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謝長軍說。
何錦龍表示,“十三五”中后期,國家將重點支持清潔能源智能升級及應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新能源智能應用,促進中國新能源及其裝備制造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完)(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