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0日),中國科學家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昆蟲新物種。這種長相怪異的“小怪獸”長著巨大的“角”,和纖細的身體形成巨大反差,是人類目前發現的觸角比例最大的一類昆蟲,科學家稱之為“大角蝽”。即日起,這枚琥珀在北京石探記博物館與觀眾見面。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雜志《細胞》子刊iScience(《交叉科學》)上。南開大學博士杜寶潔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陳睿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杜寶潔說,研究中的琥珀來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形成于約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武力靜女士是琥珀標本的提供者,因此研究團隊將這一昆蟲新物種命名為“武氏大角蝽”。
琥珀中,大角蝽有著極為夸張的葉狀擴展觸角,這是緣蝽科中最早的有關葉狀觸角的記錄。這一發現表明,緣蝽科物種的觸角擴張至少起源于9900萬年前。
南開大學教授卜文俊也參與了研究工作。他提出,該緣蝽很可能是在擬態一個有葉子的樹枝。這比單純地模仿樹葉或樹枝要復雜得多,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防御模式,可能是為了應對白堊紀時期眾多的捕食者進化而來。這為自然選擇下昆蟲行為多樣性的進化提供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