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道理中國保育發布消息稱,其團隊在海南發現了一個兩棲類新種:海南小姬蛙,隸屬于兩棲綱無尾目姬蛙科小姬蛙屬。該研究刊發在最新一期的《Zoological Research》(動物學研究)雜志上。
據了解,海南小姬蛙體型很小,雄蛙約23–25毫米,雌蛙約28–30毫米,它與同屬其它物種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身體背面和體側并沒有深色斑紋或條紋,這也是其學名“immaculata”(意指“無斑紋”)的來源。
“其實海南小姬蛙最早于2012年在海南鸚哥嶺首次被發現,只是那時候我們認為它是小姬蛙屬中記錄最廣泛的德力小姬蛙。”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楊劍煥介紹,隨著近年團隊在海南更多的地方進行調查,他們留意到海南的小姬蛙,與模式產地遠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德力小姬蛙在形態上其實相差甚遠,結合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證據,楊劍煥團隊將海南島的這種小姬蛙發表為海南特有新種。
該篇文章中提到,目前已知海南小姬蛙的分布地為俄賢嶺、尖峰嶺、鸚哥嶺、和佳西自然保護區等地,海拔記錄的范圍也很大,從山區村邊海拔160米的荒廢水田到海拔1470米的森林間積水坑都有發現。雖然海南小姬蛙的分布點不少,但分布海拔跨度大,且只有在雨季期間,海南小姬蛙聚集在林間積水坑或者村邊荒水田中繁殖時,通過長而高音的鳴唱才能發現它們。此外,在保護區外低海拔適宜生境中也能找到海南小姬蛙的身影。
但作者楊劍煥認為,海南小姬蛙種群正面臨著橡膠地和果園發展所帶來的棲息地喪失和污染等問題,因此根據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認為海南小姬蛙應屬易危物種(Vulne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