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張航 通訊員 陳潔)3月12日1時5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將試驗九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據悉,試驗九號衛星主要用于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該火箭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2021年發射的大幕,標志著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員。
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是在長征七號火箭的基礎上,與長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三級半”火箭,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主力構型。火箭全箭長60.1米,起飛重量約573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少于7噸。
長七改火箭總設計師范瑞祥說,研制團隊首次創新性提出助推不分離方案,降低了分離系統的復雜度,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該項技術的應用在國際上尚屬首次;同時,與傳統火箭發動機控制不同,長七改火箭芯一級發動機不擺動,而是依靠4個助推器上的發動機切向擺動來實現姿態控制;此外,為適應衛星發射,火箭整流罩柱段也相應縮短。
目前我國具備高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能夠將5.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長七改火箭填補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噸至7噸運載能力的空白。未來,在距離地面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具備7噸運載能力的長七改火箭將和具備5.5噸運載能力的長三甲系列火箭、具備14噸運載能力的長征五號火箭一起,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布局,大大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
長七改火箭總指揮孟剛說,按照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策略,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2025年前后初步實現對現役火箭的更新換代。根據目前任務安排,長七改火箭2025年前任務安排飽滿,將每年執行3至5次發射任務。
后續,長七改火箭還將根據任務需求研制更大直徑的整流罩構型,同時以該火箭為基礎,通過增加上面級等方案,實現零度軌道傾角衛星發射任務,執行月球探測、火星探測和小行星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為我國航天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62次飛行。
揭秘
長七改“改”在哪兒?
雖然長征七號改火箭繼承了長征七號和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成熟模塊,但其研制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搭積木”,更不是對長征七號火箭的簡單模仿。
長七改火箭是為了滿足高軌道發射能力而研制的一型火箭,長征七號火箭則是為載人航天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制的一型火箭,一個是“高軌新兵”,一個是“貨運專列”。長七改火箭比長征七號火箭長了7米,就是因為多出了一個“芯三級”模塊,給火箭提供能夠往更高軌道飛行的動力。
在外形上,長七改和長征七號火箭的整流罩柱段高度也不同。長七改火箭的整流罩柱段高度更低。這是由于火箭的有效載荷由貨運飛船變為了衛星,為了更好適應未來高軌衛星的發射任務,整流罩相應也做出了調整。
當然,長征七號火箭和長七改火箭一樣,同屬長征七號系列火箭家族。長征七號火箭的研制歷時8年,2016年首飛成功。它是我國首枚數字化火箭,也是首枚在文昌發射場發射的火箭,全部采用先進的無毒無污染液氧煤油推進劑,將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1.6倍。
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賈智云 王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