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如發現它引起的癥狀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其中較受關注的就是一些患者會出現較長時間的嗅覺異常并伴有味覺異常,甚至病愈后仍不能立即恢復正常。這看起來不致命的傷害實際上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帶來一些無法預計的影響。那么,新冠病毒是如何引起嗅覺、味覺改變的?嗅覺檢測又是否有助于新冠肺炎的篩查?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大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嗅覺異常,其中不少人會伴有味覺減退或徹底喪失味覺,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化學感受器功能改變,如對辣椒的敏感程度降低。
新冠病毒如何使患者喪失嗅覺至今仍不明晰。在病毒流行早期,不少學者認為嗅覺喪失意味著病毒是經過鼻腔進入大腦的,且高度懷疑病毒是沿著嗅神經進入大腦。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并非如此。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伯特-德塔介紹,“現有資料提示新冠病毒造成的損害主要發生在鼻腔,病毒破壞了鼻腔黏膜上皮,鼻腔黏膜上皮有感知氣味的功能。新冠病毒好像并沒有直接損傷神經元,而主要損傷的是支撐細胞和干細胞。”
在鼻腔黏膜中,支撐細胞對維系電解質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它又是神經元向大腦傳遞信號的前提條件。如果電解質平衡被破壞就會影響神經元的信號傳遞,導致嗅覺喪失。
嗅覺喪失或成為典型癥狀
患者的嗅覺喪失到底是病毒自身引起的,還是因人體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目前尚不清楚。鑒于大多數呼吸道病毒感染并不會引起嚴重、大范圍的嗅覺喪失,法國神經科學家尼古拉斯-曼尼爾認為,“這是新冠病毒的一個特性。”他的實驗室曾研究過多種呼吸道病毒,發現這些病毒很少侵犯支撐細胞,但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一半的支撐細胞。
正常情況下,人的嗅覺上皮是可以再生的,這也是人體對抗環境中有害物質的一種保護機制。羅伯特-德塔指出,絕大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嗅覺喪失和嗅覺恢復均很快,有一小部分患者嗅覺喪失恢復得很慢,所帶來的健康風險也相對更大。
另外,出現嗅覺喪失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恢復期,還可能出現嗅覺錯亂。27歲的新西蘭人佛瑞亞-索布瑞枝感染新冠病毒后,起初嗅覺、味覺完全喪失,覺得所有的食物都有冰塊和紙殼味,后來她恢復了甜、咸、酸等基本味覺,但仍不能感受食物味道的精細差別,覺得巧克力吃起來像甜橡膠。5個月后,她仍未恢復正常,所有的食物聞起來都是爛草莓的味道,所有的食物吃起來都是消毒液的味道。
嗅覺檢測特異性可能更高
嗅覺異常持續6個月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其嗅覺恢復的預后差異很大。
醫學專家嘗試過多種嗅覺康復的治療方法:大劑量激素治療減少炎性反應;用不同的油類物質做嗅覺康復訓練;服用貝塔-胡蘿卜素促進神經元再生;使用局部激素沖洗鼻竇(以往研究顯示對于患流感后嗅覺喪失超過6個月的患者,這種方法有助于恢復嗅覺);針灸治療等。但無論用什么方法,療效都不明顯。患者能聞到一些香皂的味道或者能享受部分食物的味道,就很不錯了。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鼻科專家凱瑞-楊認為,嗅覺喪失可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如果聞不到也不能品嘗食物,你就會對腐爛食物和廢氣毫無戒備,這還會引起社交恐懼和營養不良。”
因嗅覺喪失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較為常見,有些學者建議使用嗅覺檢測作為新冠病毒的篩查項目,因為比起發熱,它可能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相關性更高。但能否用嗅覺檢測篩查新冠病毒感染,現在還只是一個想法。
隨著治療的規范化和疫苗的應用,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率已有所下降。同樣,隨著患者隨訪時間的延長,人們將逐漸認識到各種各樣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并發癥。因此,進一步了解中樞神經系統冠狀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機制,對今后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神經中心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