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陸續審批通過多款新冠自測產品上市。德國聯邦衛生部希望通過大量的免費快速篩查和民眾自檢來遏制新冠疫情,民眾呼吁政府基于快速抗原檢測的推廣而逐步放松封鎖。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快速測試和大面積自測的推廣還不能成為放開新冠封鎖措施的理由,但作為“緩沖”因素,可以適當將7天發病率(7天內每10萬人中感染病例數)的“剎車限值”上調一些。
很多歐洲國家希望通過便捷的自檢來遏止疫情蔓延。2月18日,為解決27個成員國抗原檢測混亂問題,歐盟列出一份各成員國均認可的快速抗原測試產品清單。該清單包含十多款快速檢測產品,可以方便地供非專業醫療衛生人員使用,也可以由普通民眾在家自行操作。德國聯邦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究所(BfArM)上周批準了3種新冠自測產品。
法蘭克福大學病毒學家西塞克教授認為,快速抗原檢測是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工具,它比核酸檢測快捷,可以進行更多的測試,意味著可以更快作出相應的防疫反應,測試范圍也可以擴大。這些優點使其成為某些領域的有用抗疫工具,迅速切斷感染鏈并防止病毒在一些群體(例如學校)中傳播。但她同時指出,快速抗原測試也有其缺陷,如測試的準確性不如核酸檢測高。
除接種疫苗外,快速檢測也是遏制新冠疫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衛生部門支持進行更多的新冠測試,認為普及快速檢測,提高檢測量,才能幫助民眾盡快恢復正常生活。衛生部的計劃包括提供免費的快速抗原檢測服務,由經過培訓的人員在檢測中心、診所或藥房實施。媒體預測,如果每月進行3000萬至4500萬次的快速檢測,將耗資約8億歐元。具體實施方案會在3月3日聯邦與各州的抗疫磋商中討論。
德國自去年11月初開始實施防疫封鎖措施,今年年初以來疫情逐漸趨緩,但2月中旬開始陷入停滯。3月1日,德國7天發病率再度回升至65.8,加之變種病毒傳播比例從1月底的6%快速升至約30%,原擬3月7日解封面臨巨大壓力。
默克爾希望借助分步策略放開新冠限制,避免新冠疫情不斷反復,出現所謂的“溜溜球效應”。她強調必須首先評估大面積擴大新冠快速測試的效果,然后才可以考慮自測是否對放開管制有利。通過放開管制來看大面積快速測試能否控制新冠疫情,這種做法太危險。不過默克爾也表示,大面積新冠自測可以作為“緩沖”因素,人們可以將7天發病率35這一新冠“剎車限值”上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