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天(2月15日)17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捕獲軌道遠火點平面機動,將軌道調整為經過火星兩極的環火軌道。這次調整為后續“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火星停泊軌道以及最終著陸火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此后,“天問一號”探測器先后完成四次軌道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并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實施近火捕獲制動,進入環繞火星軌道。
國家航天局介紹,2月15日17時,“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3000牛發動機點火工作,將軌道調整為經過火星兩極的環火軌道,并將近火點高度調整至約265千米。后續,探測器還將通過數次軌道調整,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告訴記者,“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組成,為了保證著陸巡視器順利完成火星著陸,“天問一號”需要通過精準操作來不斷進行軌道和速度的變動,通過更加復雜的軌道控制來保證順利“泊車”。進入停泊軌道后,“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對著陸區進行拍攝成像,選擇合適的位置,完成“泊車”的最后一步,即實現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的分離,著陸巡視器朝著登陸火星的目標進發。
國家航天局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于2021年5月至6月擇機實施火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