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青年互聯網協會區塊鏈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歐科云鏈集團副總裁胡超
最近幾天大家都在熱議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尤其今年還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很多人都在思考區塊鏈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講今年的重點工作,還講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因此,這給我們在較長時間尺度上去思考與自身相關問題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
我結合報告中提到的一些關鍵點,從核心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應用落地、行業監管創新、產業人才培養這五個方面做個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區塊鏈未來五年的機遇與挑戰在哪里。
1、核心技術攻關
報告原文: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解讀:
此次報告中多次強調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也是近年來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最高層最為關注和強調的一點,也是近年來最為鮮明的重大導向之一。區塊鏈技術作為國家級戰略新興技術,將成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們所有從業者未來五年要重點發力的核心方向。
從全球范圍的對比來看,目前中國的區塊鏈核心技術成果并不占優勢,仍然沒有形成強大而有效的技術壁壘。我們從產業一線可以看到,中國區塊鏈從業者相當程度集中在忙于應用層的快速“落地”,主要精力在追求易用、好用、安全、支持互操性等方面,這客觀上很容易就讓大家都忽視了底層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因此未來五年,中國區塊鏈技術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才能創造出更具長遠意義的價值。
2、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原文:
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
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報告中強調的重點。區塊鏈技術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隨著應用需求的擴大和全球競爭的日益激烈,圍繞區塊鏈技術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將是必然趨勢和核心議題。如果把各種區塊鏈產業應用比作是“車”,那基礎設施就是“路”。在階段性政策指揮棒的作用下,現在似乎全行業都在大干快上的“造車”。但是,“路”沒有修好,“車”很難發揮價值。
區塊鏈基礎設施的薄弱,讓“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應用落地”推進較為緩慢。
當然,也有一些可喜的趨勢,像百度這樣較早布局區塊鏈的互聯網巨頭,還有像我們歐科云鏈這樣的區塊鏈行業頭部企業,都已經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了不少世界領先的成果,也正在帶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團隊關注這個領域。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圍繞核心的開放公鏈平臺、多元高效的交互工具、保駕護航的安全工具以及創新的高性能硬件支撐,一定是新的價值增長點。
3、創新應用落地
報告原文:
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解讀:
其實國家一直在強調新技術要加快創新應用落地,區塊鏈在金融、供應鏈、政務、民生等多個領域也已經做了很多的嘗試,應該說還是有一定進步和成效的。
我們應該更清晰地認識到,區塊鏈的應用落地應該區分方向。目前絕大多數的區塊鏈應用都屬于“工具型”應用,或者叫“改良型”應用,就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產業場景,快速開發出一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系統或“新”工具。例如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解決群眾辦事“少跑路”的問題,以前做的互聯網政務平臺讓群眾從跑20趟降到了只需要跑10趟,現在有些地方又上線了區塊鏈政務平臺,可能又將10趟降到了1趟,應該說這很了不起。
但是仔細想想,區塊鏈作為具有“顛覆性創新”的“下一代信息技術”,從20到10、再從10到1,這是量的變化,是不斷升級和改良的過程,而沒有質的飛躍。如果哪天群眾因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一趟都不用跑了,甚至可以做到連“提交”辦事材料這個動作也不用了,那真正的“顛覆型”應用就產生了。未來五年,“顛覆型”應用將是區塊鏈行業的巨大空間。
4、行業監管創新
報告原文:
把有效監管作為簡政放權的必要保障。
完善分級分類監管政策,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
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提升監管能力。
強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監管,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解讀:
新生事物的誕生勢必伴隨著與傳統監管之間的碰撞,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讓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顯然又是一個長期命題。此次報告提到監管的篇幅相對是較多的,這是監管將繼續走強的明顯信號。
在當下監管持續走強的態勢下,一方面產業方應該針對這個行業的新特征、新現象、新模式,積極主動與監管當局溝通,為監管當局提供領先的監管思路和監管框架。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賦能監管能力上有著極大的想象空間,例如我們歐科云鏈研發推出的“鏈上天眼”系統,就在鏈上資產監測、反洗錢、打擊涉鏈涉幣新型犯罪等多個方面積極給監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持,這有助于提升監管能力,反過來對全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也是有長遠之利的。未來五年,全行業都應該樹立擁抱監管的意識,在快速創新的同時加強自律,與監管攜手共促行業發展。
5、產業人才培養
報告原文:
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
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完善項目評審和人才評價機制。
解讀:
我經常說,人才永遠是一個行業發展進步的第一要素。今年報告中依舊重點強調了人才對發展的重要性。隨著政府戰略支持下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的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已超過4萬家,而六大新基建直接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指數大幅上升,其中區塊鏈行業人才需求增幅達67%,為新基建相關行業中最高。應該怎樣破解產業人才短缺難題呢?
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標準是根本源頭。“標準”是要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的,因此在各類標準制定過程中,是否吸納了用人端企業參與、編制的標準是否能得到企業認可至關重要,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一定要積極參與到標準制定過程中去。
豐富專業人才培訓主體是當務之急。現階段國內已經有高校開始開設區塊鏈專業,但一門新學科、新專業從研究、創設再到實踐、成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這個過程相對漫長,而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從來不等人。我們歐科云鏈多年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實踐經驗證明,政府、專業機構和企業聯合建設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呼吁更多的行業企業加入進來。
健全用人單位內訓體系是長期之本。現在不少企業都存在只重招聘、不重培養的現象,短期心態就容易造成人心浮動。如何幫助新招聘人才快速融入并盡快提升適崗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去年我們歐科云鏈在全行業率先發起了區塊鏈人才發展“鯤鵬計劃”,在行業里還比較有影響力,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內部還有一個叫“煉星計劃”的導師制員工成長機制,這是我們強大的內訓體系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們能夠做到人才濟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