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43次,創新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重頭戲。而“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更成為“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點任務。
堅持創新處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人才處于創新的核心地位。多位代表委員表示,中國科技實力已躍上新臺階,但整體創新能力還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一步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表示,區塊鏈是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突破口,也是全球創新競爭新高地。但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和人才等方面上仍存在瓶頸,區塊鏈知識和思維需要持續普及,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對于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區塊鏈應用落地,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融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多項數據顯示,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了決定性成就,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整體創新能力還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在《關于建議國家應大力支持與鼓勵科學技術創新的提案》中建議,國家采取一系列過硬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勵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是加速推進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的創新。
目前,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正加速落地。于佳寧表示,各項技術的融合發展將作為基礎設施底層應用到實體經濟上,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創新的新高地。未來,新科技將引發商業模式、組織方式、財富形態乃至社會關系的變革,創新轉型將成為企業生存和個人發展的關鍵命題。
數字化產業人才培養進入新階段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需求。同時,培育高技能人才,也是實現中央提出“六穩”和“六保”中的穩就業、保就業和保民生的重要舉措。
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釋放的信號也很清晰,就是要千方百計把創新能力搞上去。全國政協委員劉忠范表示,要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把人才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職業技能培訓+互聯網新技術”的數字化教育培訓已經發展成為今后職業技能培訓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在參加今年1月火幣大學跨年演講總結致辭時也表示,科技創新為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關鍵的著力點和重要支撐。創新驅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教育必然成為中國數字經濟騰飛的重中之重。
當前,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持續走高。于佳寧表示,目前勞動力市場進入了結構調整期,而數字化教育的培訓尚處于初期階段,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等政策支持與引導,這都將推動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進入新階段。
火幣大學作為聚焦于區塊鏈技術新應用、數字金融新體系、分布式商業新模式等數字經濟前沿領域的教育和研究機構,被譽為“區塊鏈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家。2021年,火幣大學即將推出一系列新課程和培訓計劃,將在數字人才培養的沃土上持續耕耘,向數字產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商業變革和科技革命,而技術不會自動和產業結合,需要一大批專業的人才的持續努力,也需要全社會各界實現思維升級,才能讓新技術與產業真正有效結合。培養區塊鏈人才,普及區塊鏈思維,對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應用落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于佳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