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年會近日在廣州舉行。會上,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與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游戲用戶規模逾6.6億人,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同比增長20.71%。
電子競技發展迅猛
報告顯示,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中,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國內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401.92億元,同比增長26.74%。
按照細分市場來看,客戶端游戲市場和網頁游戲市場繼續萎縮,實際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比下降較為明顯。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559.2億元,同比下降9.09%。網頁游戲產品開服量減少,整體市場持續下降,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僅為76.08億元,同比下降22.9%,同比增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096.76億元,同比增長32.61%。移動游戲市場實際收入占比為75.24%,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收入占比為20.07%,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占比為2.73%。移動游戲收入占據游戲市場主要份額。
記者發現,其中中國電子競技游戲發展迅猛,其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365.5億元,同比增長44.16%;電子競技游戲用戶規模達4.88億人,同比增長9.65%,用戶數量保持穩定增長。該報告認為,隨著5G商用正式落地,基站的不斷完善擴展,高速便捷的網絡基礎將推動云游戲、電競和VR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將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程度逐漸深入。
游戲“走出去”持續發力
創新和精品化發展仍是游戲保持競爭活力的關鍵因素。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游戲產業深耕產品制作,從IP產品的孵化到游戲、動漫、影視等多平臺的跨界聯動,再到文化衍生品的授權開發,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底蘊豐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網絡游戲的內容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了游戲行業生產更多內容豐富、形態多樣的游戲產品。
與此同時,如何讓承載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游戲“走出去”,依然是企業關注的發展方向。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4.50億美元,同比增長33.25%,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三七互娛等多家企業都取得了自開展海外業務以來的最佳成績,游戲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
保護未成年:網絡游戲適齡提示標識符發布
報告指出,防沉迷工作是游戲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主管部門的嚴格要求和管理下,游戲防沉迷工作在整個行業內得以全面、有序推進,如完善網絡游戲賬號的實名認證系統升級工作、嚴格管理未成年人的網絡游戲時長、重點監督未成年人的游戲付費服務、強化行業監督和適齡提示制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指導下,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立項,騰訊、網易、人民網牽頭開展的《網絡游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在此次游戲產業大會上正式發布。標準規定了適齡提示標識符。試行稿提供了綠色的8+、藍色的12+和黃色的16+三個不同年齡段標識。此外,標準明確規定了標識符的下載渠道、展現時長、尺寸比例和更新頻率;同時,對有可能刻意模糊、弱化標識使用和提示用語的行為做了必要防范,以維護標識的權威性、同一性和實時性。最后,標準明確了標識符的具體使用場景。適齡提示標識必須安放在游戲產品界面的顯著位置,以突出標識在游戲產品中的能見度和可視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