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許璧端
編輯丨 江倩君
在技術上趕超國外
家里有個機器人能幫忙掃地曾是眾多“懶人們”的幻想。直到 1997年,伊萊克斯(Electrolux)公司設計出第一臺掃地機器人“三葉蟲”,并于2001年推向市場實現款量產, 這一愿景開始得到實現。但由于“三葉蟲”采用了高成本的超聲波仿生技術,售價高達 1600 美元,對于普通家庭仍是“奢侈品”。
2002年,深耕軍事機器人領域多年的iRobot也入局家用服務機器人賽道,推出了第一代掃地機器人Roomba。Roomba采用真空吸塵技術,解決了掃地機器人實用性問題,并 且首創“隨機碰撞模式”,省去了 大量機載傳感器,進行成本控制。 高性價比使得Roomba推出后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掃地機器人開始真正進入家庭場景。
此后,隨著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等技術的應用,掃地機器人的導航系統不斷升級,進入 全局規劃時期,可以智能識別地形并規劃路線, 克服了隨機碰撞式清掃效率低、機身容易撞毀等缺點。
相比國外,我國的掃地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2009年「科沃斯」才推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地寶”。盡管起步晚,但近年來我國企業積極探索,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發展迅猛。中國家電網發布的《2021年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指出, AI視覺識別、dToF導航、3D結構光等技術成功應用于掃地機器人,將掃地機器人行業的技術整體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些探索性的創新大幅度領先于國外品牌。
2020年,掃地機器人破局之年
2020年以來,我國的掃地機器人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賽道野蠻生長。 除了「科沃斯」、「小米」、「石頭」這幾家頭部品牌外,「海爾」、「美的」、「聯想」、「360」等科技巨頭向掃地機器人市場拓展,新入局的創業公司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目光:成立于2016年的「云鯨智能」分別于去年4月份和6月份完成B輪、C輪融資;掃拖洗一體機器人「哇力」完成青山資本獨家投資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伴隨眾多玩家入局,國內掃地機器人企業開始關注更多掃地以外的附加功能,以提升自身競爭力。例如「云鯨智能」首創自動洗拖布的功能;「科沃斯」嘗試在掃地機器人身上增加家庭安防監控、移動香氛系統等功能;「浦桑尼克」則通過在集塵寶上增加觸控面板以方便用戶召回機器人,增強人機交互。 創新性的技術和產品推動掃地機器人不斷智能化,大大改善了用戶的產品體驗,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且在 “懶人經濟”興起的浪潮 下,將消費者從繁瑣的家庭清潔中解放出來的掃地機器人得以快速增長。根據中怡康數據, 2020年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增長了19.1%,其中線上銷量同比實現了6.5%的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4.1%。 此外, 新基建 和 消費升級 也為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按下“加速鍵”: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建技術賦能服務機器人發展;而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升級趨勢加速,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淘汰“玩具類”的掃地機器人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在產業競爭格局方面, 我國的掃地機器人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國外品牌的優勢并不明顯。 但國產掃地機器人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過去人們對“好”掃地機器人的標準可能只是“掃得干凈”,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消費者的認知不斷發生變化,“會拖地”“自洗拖布”“可托管”等成為對掃地機器人的新要求。 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掃地機器人賽道的品牌,「浦桑尼克」對消費者需求有著深刻洞察。 依托龐大的客戶人群的反饋和對實際的居家場景的調研,「浦桑尼克」實施積木式的彈性技術研發策略,不斷進行產品迭代。通過拆解消費者對時間的需求, 「浦桑尼克」聚焦于集塵這一痛點,推出高性價比的集塵寶掃地機器人M8PRO,可實現一個月的全自動托管, 目前已更新至第三代。結合中國家庭主要集中于灰塵、毛發、深度粉塵的清潔需求,相比其他品牌2.5升容量的集塵袋, 「浦桑尼克」將集塵袋的大小拓展到4.3升, 且經過了十幾輪的選材優化, 密封程度達到99%以上, 隔絕粉塵和臟污,消費者只需要每個月丟一次存袋,由此幫助消費者省下更多時間享受生活,得到消費者良好的反饋。
目前,我國的掃地機器人品牌良莠不齊,而如果整個市場被大量“玩具類”的掃地機器人所占據,帶來的是對整個行業極大的負面影響,會拉低行業前進的步伐。浦桑尼克中國區COO賴勐君認為, 頭部品牌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用更多的良幣驅逐劣幣,淘汰玩具類的掃地機器人。 基于此,浦桑尼克近期針對自動集塵掃地機器人—M8Pro推出品牌活動,讓C端以更低的門檻體驗全托管掃地機器人,同時刺激B端品牌以消費者痛點為中心深入研發產品,推動掃地機器人行業在技術上的變革。
未來,如何讓產品進一步從“能用”變成“好用”,滿足消費者的真實場景需求,是掃地機器人行業應該持續思考的命題。 “只有更多的品牌參與進來,推動整個行業技術和創新上的變革,讓市場接受好產品,行業才會迎來更大的春天。”